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芮伯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①于王,王必信之,是贾②祸也。”弗听,⑧卒献之。
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④诸王,曰:“伯也隐。”王怒⑩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⑤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节选自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
[注释]①晓:嚷叫。②贾(gǔ)“买”的意思再次引申为招致。③荣夷公:周厉王的宠臣④谮:诬陷,中伤。⑤渎:通“黩”,贪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王欲无(      )  (2) 贾祸也(      )
(3) 献之(     )     (4) 遂谮王(      )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以师归而献马焉

A.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C.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D.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故事的结尾芮伯被逐,有人说他是咎由自取,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义猴》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
解释划线词语(4分)
(1)猎者其孤         (2)如这五年     
(3)     (4)老者家壁立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女远适他乡徐庶与亮友善
B.老者暴亡者过半
C.乃俱吾谁与
D.仍牢守宅彼竭我盈,克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唐太宗五事治天下
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率意①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②,无代无之,朕践阼③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注】①率意:任意。②显戮:公开杀戮。③践阼(zuò):登上王位。
④黜责:贬谪责罚。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⑴朕未黜责一人(   )  ⑵自不谕其(   )
⑶不肖者则之(   ) ⑷自古皆中华(   )
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正直之士比肩朝 吾祖死是(《捕蛇者说》)
B.诸公各率意实言之不物喜(《岳阳楼记》)
C.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怀其西南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D.自古帝王平定中夏 乘奔御风(《三峡》)

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⑶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结合全文,说说李世民是一位怎样的人。

童子驱蚊
陈子之卧帷破而多蚊,目昏而不能见,使童子瞩而扑之。唯而入,逾瞬而出。陈子怪其疾也,问:“犹有遗蚊乎?”曰:“已尽扑之矣,无遗蚊矣。”“虽然,姑且我更瞩之。”又唯而入,逾瞬而出。曰:“犹有一二蚊之遗者,已尽扑之矣,果无遗蚊也。”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彼无切肤之患,而驱蚊之心未笃也。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陈子怪其也。()(2)使童子而扑之。()
下列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陈子犹疑其未尽也自卧而徐察之见则起而扑之又扑十数蚊而后尽。
童子为什么没有把蚊子打干净?请你用原文语句回答。
读了这则故事,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更定 / 问其姓氏,金陵人
B.湖中得更有此人 /心不在
C.一童子烧酒炉正 /人声鼎
D.有痴似相公者/是日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用原文回答。文中叙写亭中奇遇时,“   ”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豪爽之情。文末的“痴”与开头的“  ”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就记叙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B.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C.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
D.文章用语简练朴素,表达了作者淡淡的高洁情怀和淡淡的孤芳自赏的厌世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死敌:死于敌手。②死法:死于军法。③恁么:如此,这样。④熟歇:好好地休息。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 怀民亦未 () (2)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思欲亭止息()(4) 望亭宇尚在木末 ()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解衣睡思就亭止息
B.相与步中庭死敌手
C.念无与乐隶而从(《小石潭记》)
D.余尝寓惠州嘉祐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小石潭记》)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