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党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党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
(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
【注】①张俭:党锢祸起,张俭遭朝廷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灾异数发
②悉在党中
③诏下郡县
④变服易形入山中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党人
(3)翻译句子。
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
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
(4)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是马也()②其真无马邪()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虽有千里之能食之不能尽其材 | B.不汲汲于富贵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C.安求其能千里也或遇其叱咄 | D.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马之千里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由是感激()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④若嗣子可辅()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
呢?
(2)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以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划分下句的朗读节奏。
自 幼 所 作 诗 赋 文 字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孤 ()(2)为()(3)或()翻译下面句子。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太夫人在欧阳修幼年时是怎样教他读书的?(用原文回答)
欧阳修的勤奋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读完选文后,你有何启示?
阅读司马光的《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太祖时,赵韩王普①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②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③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④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③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④屏,退避。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①忽幸其第()②方遣使致书()
③韩王以实对()④臣未发书()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当奏闻而却之
A.迹存《述异》之志(《短文两篇》) | B.亦荆吴形胜之最也(《短文两篇》) |
C.至之市(《郑人买履》) | D.稍出近之(《黔之驴》) |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停两处)
因命韩王谢而受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2)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短文两篇》)读完文章,你觉得宋太祖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
阅读《孙叔敖纳言》,完成下列题目。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①一国吏民皆来贺()②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③孙叔敖再拜曰()④孙叔敖对曰()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之”相同的是()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无丝竹之乱耳 | D.何陋之有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文中孙叔敖是怎样一个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