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郑珍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尾闻。

向来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②向来:方才,刚才。

(1)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朝,“鹧鸪天”是这首词的
词的上片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简要分析“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中“殷勤”一词的妙处。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下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结合诗意,对“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作具体描写。
“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两句都表现了游子心境,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共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意象的妙处。
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作赏析。

仿照例句再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句通顺,意思完整。
例句: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⑤,山深闻鹧鸪⑥。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苏省。②郁孤台:在今赣州西北田螺岭上。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京师。⑤愁余:使我发愁。⑥鹧鸪:鸟名。传说其啼声凄苦。
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属于一首怀古伤今之词。
B.前两句以实笔写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C.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望时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
D.下片以江水为喻,抒写抗金复国的决心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下面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两句是说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时的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表达了对中原的思念及对中原地区长期沦陷未能收复的惋惜之情。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词中的含义是:青山再高,也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破败,但也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在常常被引喻成这样的哲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因为历史毕竟要发展。
C.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到了词人在黄昏时刻听到了鹧鸪伤感凄切的鸣叫声,流露了词人悲观绝望的心态。
D.全词从抒情结构上呈现出抑、扬、抑的格局,大开大阖,起伏顿挫,手法亦妙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