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惠,字伯仁,小字①脱古思。从伯父排押征高丽,至奴古达北岭,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及攻开京,以军律整肃闻,授契丹行宫都部署。太平六年,讨回鹘阿萨兰部,征兵诸路,独阻卜酋长直刺后期②,立斩以徇③.进至甘州,攻围三日,不克而还。时直刺之子聚兵来袭,会西阻卜叛,袭三克军,都监涅鲁古、突举部节度使谐理、阿不吕等将兵三千来救,遇敌于可敦城西南。谐理、阿不吕战殁④,士卒溃散。惠仓卒列阵,敌出不意攻我营。众请乘时奋击,惠以我军疲敝,未可用,弗听。乌八请以夜斫营⑤,惠又不许。阻卜归,惠乃设伏兵击之,前锋始交,敌败走。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惠曰:“两国强弱,圣虑所悉。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帝从惠言,乃遣使索⑥宋十城,会诸军于燕。惠与太弟帅师压宋境,宋人重失十城,增岁币请和。惠以首事功,进王韩。十二年,兼北府宰相,同知元帅府事,又为北枢密使。
节选自《辽史•列传第二十三》(有删节)
注释:①小字:乳名。②期:到达。③掏:示众。④吸:死。⑤斫营:偷袭敌营:劫营。⑥索:索取。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宋人西征有年师老民疲陛下亲率六军临之其胜必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从伯父排押征高丽。 |
从: |
②以军律整肃闻。 |
闻: |
③会西阻卜叛。 |
会: |
④至奴古达北岭。 |
至: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丽阻险以拒,惠力战,破之。
②是时,帝欲一天下,谋取三关,集群臣议。
(4)选文表现了萧惠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条概括。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小题。(共8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⑤,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写出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持就火炀之()(2)更互用之()
(3)则字平如砥()(4)有奇字素无备者()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用“燔土”为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
文言文阅读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②腰白玉之环()
③再适长山朱氏()④往往馕粥不充()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乙]文:[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⑦,天上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指木板④ 阖:关闭⑤牡下:上锁⑥ 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⑦ 道:哲理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望城二里许()②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③予愠为戏() 选出与例句“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或置酒而招之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予 爽 然 思 渡 者 言 近 道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阅读下面二段选文,完成小题。
古文欣赏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 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解释下列句中画线字的意思。
(1)策之不以其道()(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4)鸣之不能通其意()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阅读与理解
岳阳楼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大观”与上文“”一词照应;“多会于此”中的“此”
指代的是。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本文最后一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意思是;在文中作用是。
根据你的感受,用流畅的语言写出句中加线字所表现的特有画面和情感。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