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1)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x玻璃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天然水称为硬水,生活中常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自来水厂对天然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采用 (填序号)
a.电解 b.吸附 c.消毒
(3)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NaOH,在废水流量不变的情况下,用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两种酸液的密度相同)来处理,通过调节流量阀来控制酸液的流量(Q),使最终排出的溶液呈中性(如图2),两种酸溶液的流量大小关系是:Q(稀硫酸) (填“>”“=”或“<”)Q(稀盐酸)
(4)将天然气(主要成分CH4)与水在高温、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氢气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
(2)实验二:实验结束后,测量结果小于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3)实验三: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实验四: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会导致测得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 。
(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三正确 |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
产生气泡 |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
(4)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收集﹣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 (填序号)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B的依据是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盛装 。
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错误操作理论上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1)A (2)B (3)C (4)D
设计下列实验装置,先用氢氧化钙溶液验证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再验证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稀盐酸反应(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
(1)B中导管不能插到瓶底,说明原因。
(2)写出完成上述实验的操作及预期现象。
(3)实验后,观察到A中溶液无色且有白色沉淀存在,写出A中溶质组成可能存在的几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