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柯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组别 |
A |
B |
C |
试管中依次 加入物质 |
1ml唾液 |
1ml唾液 |
1ml唾液 |
1ml盐酸溶液 |
1ml蒸馏水 |
1ml氢氧化钠溶液 |
|
2ml淀粉溶液 |
2ml淀粉溶液 |
2ml淀粉溶液 |
|
水浴10分钟 |
37℃ |
37℃ |
37℃ |
各滴入2滴 碘液后的现象 |
变蓝 |
不变蓝 |
不变蓝 |
(1)B组实验不变蓝的原因是 .小柯观察到C组也不变蓝,认为氢氧化钠对酶的活性没有影响.老师提示他:"氢氧化钠会影响酶的活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C组没变蓝?小柯进一步分析并做出猜想.
猜想一:氢氧化钠变质.
猜想二:氢氧化钠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小柯按图甲实验,看到溶液变红,认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小常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 .
在小常的建议下,小柯按乙实验,溶液中没有沉淀产生,从而排除了猜想一.
(3)在原来C组实验基础上,只要继续 (写出操作和现象),就可以证明猜想二正确.
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7H2O),流程如图:
(1)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4CuFeS2+17O2+2H2SO44CuSO4+2Fe2(SO4)3+ 。
(2)步骤②中的反应有两个:反应一是Fe+Fe2(SO4)3═3FeSO4,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加入的A是 (填化学式)。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等。
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
(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 (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实验一: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
实验二: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
实验三: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
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二、实验三的目的是 。
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交流与反思】
(3)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 实验。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
(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 。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D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
(4)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端通入。
古玩市场惊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款黄金面具。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鉴别其真假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以假乱真。
(2)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ρ≈0.09g/L。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探究方案,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一 |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
|
二 |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
有气泡产生 |
三 |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铜溶液。 |
|
【实验结论】该面具是假黄金。
【深入探究】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金面具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利用上述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5.0g黄金面具样品,注射器中吸入25mL稀硫酸。
Ⅲ、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表。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
200 |
400 |
515 |
x |
525 |
(1)上表中的数据x= 。
(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V= mL。
【数据处理】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 1= 。
【反思评价】
(1)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进行分析,认为求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她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剩余物经系列操作: →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也可求出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 2。
(2)鉴别黄金真假除以上化学方法外,还有许多物理方法:测密度、比较硬度等。
【表达交流】ω 1和ω 2有微小差异,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提出了质疑,认为自己的更准确。请说出小红质疑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