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 3H 3N 2Na)和苯并咪唑(C 7H 6N 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 3H 3N 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元素的概念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学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N2后关闭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

(1)通入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甲装置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浓硫酸的作用是  

(4)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

①另一个物理量为  (填序号)。

A.滴下的稀盐酸质量

B.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

C.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

D.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的目的是  

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Ⅰ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  色固体。

(2)实验Ⅱ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a在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端产生。

(3)实验Ⅲ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  (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某工厂以22.35 kg NaClO固体、若干Fe2(SO43固体和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为原料生产Na2FeO4,反应原理为:3NaClO+Fe2(SO43+10NaOH═2Na2FeO4+3NaCl+3Na2SO4+5H2O,假设反应物均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NaClO 74.5 Fe2(SO43 400 Na2FeO4 166]

(1)Na2FeO4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2)制备过程中需加入20%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3)最后所得溶液中Na2Fe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实验室用加热法测定某农药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受热不参与反应)。充分加热100g样品,得到固体84.5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 2CuO+H2O+CO2↑,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试计算:

(1)Cu2(OH)2CO3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2)若用100g 98%的浓硫酸充分吸收反应所产生的水,得到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某未知气体X可能含有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同学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Cu、CO2和H2O;

(ⅱ)20℃时,Ca(OH)2和Ba(OH)2溶解度分别为:0.165g,2.1g

(1)仪器M的名称是  ,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气体X成分的猜想与探究

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CH4猜想3:既有CO又有CH4

①实验时,先往装置中通一段时间的N2,再通入气体X后加热,实验中有下列变化。

变化1:A中玻璃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变化2:B瓶增重 变化3:C中出现浑浊

根据变化  (填“1”“2”或“3”),可知猜想1不成立。

②根据上述变化仍无法确定气体X的成分,还需要测定  (填序号),并进行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a.实验前A中CuO的质量 b.B瓶增重的质量 c.C瓶增重的质量

(3)讨论和反思

①C中用Ba(OH)2溶液而不用Ca(OH)2溶液的原因是  

②从环保的角度,该装置还应进行的改进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