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外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在锌原子周围聚合咪唑钠(C 3H 3N 2Na)和苯并咪唑(C 7H 6N 2)两种有机物的新型玻璃,与硅原子周围聚合各种无机物的传统玻璃相比,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延展性。
(1)硅元素与锌元素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不同。
(2)新型玻璃具有更好的延展性,这属于物质的 (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请列式计算咪唑钠(C 3H 3N 2N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小英同学从资料中得知: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
[实验回顾]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素夫将金属锡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在密闭容器里称量,发现总质量和煅烧前没有变化。
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得到了与罗蒙诺索夫相同的结论,拉瓦锡还通过这个实验研究了 ,成就了化学史上的另一经典实验。
[实验重现]
小英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铁粉、活性炭粉、食盐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后,涂在用铁片折成的连续的Z形架表面,然后放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做到操作规范,准确称量和细致观察。
(1)证明化学反应发生且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现象有: , 。
(2)此实验用氧气替代空气的主要目的是 。
(3)实验室里现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粉末,以及下列仪器:
①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B 。
②利用上述药品、仪器:制取少量纯净氧气,其简易制取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否组装一套制氧气的装置,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填“能”或“否”),并说明理由: 。
[总结与反思]
166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将金属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冷却后称量时打开了盖,得出的结论是物质的总质量增加了,导致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失之交臂,你认为质量增大的原因是: 。
在进行“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前,化学老师预计本次实验共需要收集45瓶氧气,通过计算得知:这些氧气的总质量约是16g。请计算要想制取足够的氧气,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克高锰酸钾?
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可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等。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氧原子的个数是 。
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成为 (填名称)。
(1)"在金属活动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金属钠排在铜的前面。有的同学据此推测:钠能从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教师按照下列图示顺序进行演示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①由以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因为反应中没有 色的物质生成,所以金属钠 (填:"能"或"不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②对实验涉及的物质进行分析:硫酸铜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 (填化学式)。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培养皿中所含元素有:Na、Cu、H、O、 (填元素符号)五种元素。
查阅资料得知:"蓝色絮状难溶物"是一种学过的碱,该物质的名称是 。
(2)有的同学又产生新的疑问:钠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物是什么?
教师为解答学生的疑惑,又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同时记录有关现象:
请结合如图所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手触摸图3中烧杯外壁,感觉烫手,说明钠与水发生的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从"图3"中可以断定:液体中出现红色说明反应后液体显 性,结合液体中所含元素,继而推断有 (填化学式)生成。另外,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请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某同学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请指出该操作可能出现的现象 。
(2)在实验室中选用图2装置制取氧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制取原理: 。
(3)图3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