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8年2月《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加工木材的方法(如图),把天然木材放在NaOH和Na 2SO 3的混合液中煮沸以除去部分木质素,接着在100℃以上的高温中进行机械压缩制成致密木材。

(1)致密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的,其密度为天然木材的3倍。

①加工致密木材的材料主要取自于植物的   (填植物器官名称)。

②充分压缩后木材的厚度减小到原天然木材的20%,这一过程主要是   变化。若在压缩过程中底面保持不变,则说明处理过程中木材的质量减少了   (用百分数表示)。

(2)致密木材的硬度、拉伸强度都很大,为天然木材的10倍左右,甚至超过了部分金属。

①致密木材的拉伸强度和纤维素有关。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 12H 10O 5)n,则其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②拉伸强度 ,它用来表示材料的坚韧程度。拉伸强度与我们所学的科学量   的单位是相同的。

(3)与其他材料相比,致密木材的优点是   

A.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

B.可代替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C.原料来源丰富,能通过无限制砍伐树木加工制成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室温为25℃时,某小组用无水氯化铜粉末制备氯化铜大晶体,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I:查阅资料,得到氯化铜溶解度数据如下

温度(℃)

0

20

25

40

50

60

80

溶解度(g)

69.2

74.5

76.4

81.8

85.5

89.4

98.0

步骤Ⅱ:配制少量CuCl 2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得到晶种。

步骤Ⅲ:把晶种悬挂在新配制的CuCl 2热饱和溶液中,室温下静置数天,形成大晶体。

步骤Ⅳ:取出大晶体,处理剩余的溶液(母液)。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mL蒸馏水(密度约为1g/mL)配制50℃的氯化铜饱和溶液。

①计算需称取CuCl 2的质量是   g。

②将称取的CuCl 2固体和20mL水倒入烧杯中,   (填操作名称),直至固体完全溶解。

(2)母液中Cu 2+属于重金属离子,随意排放将导致环境污染。下列方法可用于母液处理的是   

A.收集母液于敞口容器中,用报纸包住容器口,待水分自然蒸干后保存所得固体

B.向母液中加入适量AgNO 3,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C.向母液中加入适量NaOH,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干燥保存,滤液倒入下水道

(3)若用铁粉置换出母液中的铜,100g母液需要铁粉的质量至少是   g(只列计算式,已知CuCl 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5)。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部分装置。

(1)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制备一瓶氧气用于性质实验。

①该方法制得O2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可选用    (填序号)装置组合。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把导管口放入水中,然后  ,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并验证其可燃性,可选用  (填序号)与E装置组合,在E导管口点燃。实验过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制备氢气→  →点燃。

②电解水也可制得H2.装置如图F,  管中产生的是氢气

③氢气的生产方法是制约其作为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科学家根据生产方法提出“绿色”氢气和“有污染”的氢气的概念,下列方法可获得“绿色”氢气的是  

A.用矿石生产锌和硫酸,再相互反应

B.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

C.利用煤燃烧发电,再电解水

D.利用风能、水力发电,再电解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部分变质的Ca(OH)2(含杂质CaCO3)样品4.0g投入200.0g水中,充分搅拌,通入足量CO2,溶液质量与反应的CO2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l)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消耗的CO2质量为  g;

(2)4.0g样品中杂质CaCO3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通入m3gCO2时,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若所取样品中的Ca(OH)2没有完全溶于水,对最后的计算结果  (填“有”、“没有”)影响.原因是  

2017年5月18日,中国在南海成功试采可燃冰,它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可燃冰是在高压低温环境条件下,水分子笼中装有甲烷分子而成的“冰块”,可直接点燃.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

(1)这种可燃冰中含有  种元素:原子个数比:C:H:O=  

(2)这种可燃冰中甲烷的质量分数为  %;936g(约1升)该可燃冰常温下可释放出  升甲烷(常温下甲烷密度为0.72g/L).

某同学进行如图两个实验:

(l)甲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把甲、乙反应后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他决定对白色沉淀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钡不溶于酸。

[提出猜想]白色沉淀为:Ⅰ.  ;Ⅱ.Mg(OH)2和BaSO4;Ⅲ.Mg(OH)2和MgCO3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过滤、洗涤白色沉淀备用;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①若沉淀全部溶解,且无其它现象;猜想Ⅰ成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若  且无气体产生,猜想Ⅱ成立。

③若沉淀完全溶解,  ,猜想Ⅲ成立。

[拓展与思考]如果猜想Ⅲ成立,产生此结果的原因是做甲实验时  ;上述白色沉淀的成分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是Mg(OH)2、MgCO3和BaSO4,原因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