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小莹和小雨各取三支试管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 性。
(2)试管B中的实验现象为 。
(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小莹和小雨将各自三支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倒入①号、②号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请分析:
编号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①号烧杯 |
溶液呈红色,且有白色沉淀 |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填除指示剂外的全部溶质,下同) |
②号烧杯 |
溶液呈无色,没有白色沉淀 |
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 ,可能有HCl |
为了确定②号烧杯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雨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
取②号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后,观察到 ,说明溶质中含有HCl。
[讨论交流]
下列试剂中可以代替锌粒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Fe2 O3 B、CO2 C、Cu
[实验反思]
两位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两烧杯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物的用量不同。
漳州小吃手抓面,制作时要用发到大树碱,大树碱的主要成分是K 2CO 3.为了测定大树碱中K 2CO 3的质量分数,小文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用托盘天平称取10g大树碱样品,在称量过程中发现天平指针如图所示,则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2)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为了准确量取水的体积,还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3)把大树碱样品和水加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大树碱完全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
(4)向配好的溶液中逐渐加入CaCl 2溶液,生成1g沉淀(假设大树碱中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 2+K 2CO 3═CaCO 3↓+2KCl).计算大树碱中K 2CO 3的质量分数?(要写出计算过程)
(5)小文同学在配制好溶液后,发现纸片上还有残留固体,则计算出的大树碱K 2CO 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1)写出图1A中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装药品时还需要的实验用品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如图2是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图。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处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c处0以上的棉花团比0以下的棉花团变红色的个数 (填“多”或“少”),原因是 。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粒子示意图。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的方框内还应补充的粒子及数目是 。
A.一个 B.两个
C.一个
D.两个
(2)两种生成物分子的共同之处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对物质进行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如图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有关CO 2的知识网络图.
物质①的化学式是 ;物质②的组成元素有 种;物质③中的阳离子符号是 ;写出CO 2转化为物质④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⑤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①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②SO 2+2NaOH═Na 2SO 3+H 2O
以上物质中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初中学过的 也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般是 氧化物(填"金属"或"非金属")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H、C、N、O、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 ;
(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4)有毒且能作为气体燃料的氧化物是 ,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