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习小组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活动一:用酸碱指示剂探究酸与碱反应的过程。

【实验1】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3mL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1、2滴酚酞溶液

  

加入稀盐酸后,NaOH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浓度减小,进而证明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向上述溶液逐渐滴入稀盐酸,振荡

溶液刚好褪色

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再滴2滴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振荡后,再次滴入微量稀盐酸,振荡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是   g。

(2)向上述刚好褪色的溶液中加入   (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A.MgCl 2溶液

B.稀H 2SO 4

C.AgNO 3溶液

D.Ba(OH) 2溶液

实验活动二:用变色硅胶验证酸与碱反应生成了水。

【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实验2】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讨论与交流】

(3)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小芳认为【实验2】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酸的化学性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乐山45)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1)A的名称是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 过滤、、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对比,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10镇江24).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NaCl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依次为下图中的(填字母)




(2)若NaCl的产率偏低( ),则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食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3)用上述实验所得NaCl晶体配制5%NaCl溶液50.0g,需称取NaClg,配制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滴管、

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镁,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将卤水(含Mgcl2、NaCl、KCl的混合液)转化为氯化镁晶体。实验室中模拟该转化的过程如下,回答有关问题:
(1)制备氢氧化镁:向卤水中加入适量生石灰(CaO),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该过程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会大量放热的反应是(填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②过滤操作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各氯化镁溶液:用盐酸溶解Mg(OH)2。为了便于后续操作.盐酸不宜过量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计算,可准确知道所需盐酸的量。理论上溶解5.8gMg(OH)2需要36. 5%HCl溶液
③由于准确称量Mg(OH)2的步骤繁琐,实验中并不常用,而是通过一定操作方法来达到
到控制盐酸用量的目的。操作是:将Mg(OH)2加入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到Mg(OH)2完全溶解为止。
(3)制各氯化镁晶体:蒸发浓缩MgCl2溶液,冷却结晶

18世纪中期,为了解释燃烧现象,有人提出了“燃素说”,其主要观点有:
①燃素是一种构成火的元素,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能透过一切物体。
②一般条件下燃素被禁锢在可燃物中,是物体的一个成分。
③燃烧是可燃物中物体同燃素分解的过程。
(1)将汞装入密封容器中,置于火炉上加热,容器内形成丁质量增加的红色物质。请以上述燃素说的主要观点来解释质量增加的原因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也做了加热汞的实验(装置如图),他在实验前后称量了容器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且汞变成红色物质(后知是氧化汞)增加的质量等于容器中空气减少的质量。之后,拉瓦锡还将反应形成的氧化汞加强热,使之重新释放出气体,并将该气体与原来容器中剩余的气体混合,发现混合气体的性质与最初的空气相同。根据上述资料,回答:全品中考网

①拉瓦锡实验是否支持燃素说,并说明理由
②拉瓦锡实验中氧化汞受强热释放出的气体是
③拉瓦锡在实验中,均对反应前后的容器及其中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体现了他
规律的重要认识。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一种叫“富氧水”的高价饮用水,它是以饮用水为基质,加压充入氧气制得。节目中对“富氧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富氧水”富含氧分子,活性强、易吸收。喝水后氧气通过胃肠绒毛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能有效补充体内的氧,在细胞内分解各种营养物质产生能量。
观点二:“观点一”违背科学常识,是概念炒作,在“忽悠”消费者。

(1)石田教授曾对富氧水的效果进行研究。他以10名学生为对象,让学生在不同时间分别饮用350毫升普通水和富氧水,但不告诉学生喝的是哪一种水。学生喝完水后被要求运动15分钟,然后由研究人员测试并比较反映他们心率和耐力等生理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
石田教授研究的主要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选填“查阅资料”、“建立模型”或“对比实验”)
(2)人应该是由_________________系统吸收氧气。右表是人在呼吸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比较。平静状态下,如果一个人每次吸入与呼出时的气体都是500毫升,氧气的密度为1.4克/升,根据表中信息,可求得呼吸1次人体可吸收氧气____________毫克。因此呼吸1分钟(16次)人体吸收的氧气相当于28 瓶500毫升富氧水中的溶氧量。
(3)依据(1)(2)的分析和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你支持哪种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