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陈履生在央视《开讲啦》的演讲(节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被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评为全世界观众人数第二多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卢浮宫之后。博物馆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窗口。

    我去过世界上160家博物馆,但是很难一眼看到底每一个馆的藏品,因为藏品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地去看,博物馆因展览而鲜活。博物馆除了有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它应该是我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还应该是我们公众的文化依赖。在世界范围之内,博物馆正在越来越多样化。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这个电影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喝咖啡的,来吃饭的。这就是博物馆独特的休闲功能,这是培养公众对于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依赖的重要一环。

    可能你们都没有猜到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并不复杂,很简单,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希望国家博物馆的护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一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国家博物馆的护栏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第二条,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因为全世界的重要的博物馆都是年轻人所向往的举办婚礼的地方。年轻人如果在这里举办婚礼,未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博物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在这里结的婚,他们的父母对这里的文化的感觉。这种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依赖,正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我的这两项,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国梦,但在当下中国实现有相当的困。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不是一次、两次。因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陈列在那里,它们每天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给予每一位过客,发出了它们的文化信号。这个信号,时间有长有短,有远有近,但是他们所表露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今天博物馆所承担的独特的一个历史使命。

陈履生在演讲后与青年代表的对话(摘录)

    青年代表: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婚礼是许多青年的愿望,如果我不是去年结了婚,我愿意一直为此等下去。

    陈履生:在博物馆举办婚礼,这是对文化的尊崇。但有小学生进去打牌,我叫保安请他们出去。我再微博上发了这条消息,结果被一些人围攻:哪条法律规定博物馆里不能打牌的?

    青年代表:我觉的您的“中国梦”并不难实现,我很想帮助您实现它,但不知道我们该在哪里发力?

    陈履生:我去过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比如巴西,展览馆里没有空调,很闷热,巨大的陶器全是裸展,没有护栏,没有玻璃罩。我们大厅里没有护栏的现代青铜雕塑,每个人都要去摸一下,都把青铜摸成了黄铜,我们曾经举办过法国艺术展,第一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很后悔的事情,观展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为了拍照,一个人的手机碰到了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法国马奈的作品画框上,后果不堪设想,我认为在博物馆拍照很傻。

丽水市博物馆举办庆“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2016年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丽水市博物馆正式开放后的第一个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5月18日上午,为了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丽水学院民族学院话剧团在丽水市博物馆序厅演出了音乐话剧《牡丹亭》.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曾任遂昌知县五年,期间写的《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1)下面是4月21日《开奖啦》的官方微博,请依据陈履生演讲中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CCTV1 开讲了 V

4月21日11:14

【本周六晚22:38@陈履生#开讲啦#】

姓名:陈履生

头衔: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愿望:(1)  (2)  

(2)陈履生为什么:“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请根据他的演讲内容阐述原因。

(3)丽水市博物馆上演《牡丹亭》,记者采访观众:“博物馆是展出文物的地方,今天在这里上演《牡丹亭》,你认为这种方式好吗?”如果你是那位观众,你会如何回答?

(4)陈履生说他的“中国梦”在当下中国实现还相当困难,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提取论点 概括论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一句,有什么意味?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分析下面比喻的表达效果。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根据相关课文内容,分别充当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两个角色,接受学生记者的采访。
(1)采访对象:韩麦尔先生。
问: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堂法语课时,听到钟声、号声,你为什么脸色惨白起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访对象:小弗郎士。
问: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你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开展“黄河之旅”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古之黄河”面对黄河,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再写出一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句(含上下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之黄河”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对这两则材料中的“黄河”的理解。
材料一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主席面对汹涌澎湃的黄河,无限感慨地对身边的卫士们说道:“谁如果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材料二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在他的《黄河颂》一诗中写道:“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之黄河”2011年3月12日,地处黄河人海口的山东省利津县近千名机关干部来到黄河大堤,植树种草,绿化大堤。为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请你拟写一则宣传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为什么反复出现“啊!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