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①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
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杖依山坐,
溪鸟山花共我闲。
二月四日作②
[宋]陆游
早春风力已轻柔,
瓦雪消残玉满沟。
飞蝶鸣鸠俱得意,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①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②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 、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闲”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①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释】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指雨点绵绵不断,滴滴嗒嗒不停。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
B.“窗前谁种芭蕉树”意为: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人人都栽种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
C.词的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 |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绵长的愁绪,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更重更深。 |
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达了在失意、无奈与痛苦中煎熬的词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
B.本词写芭蕉,由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迭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悄长的效果,而且烘托了清新明快的气氛。 |
D.杜牧的“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与这首词中的“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有异曲同工之妙。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上片写,下片抒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古诗词阅读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辋川六言(其五)
王维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注释】①辋川:地名。②一瓢颜回陋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赞美弟子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任选一、二两句诗中的一句,发挥想象描绘你读到的画面。
细读全诗,说说诗人向往怎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