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完成下列各题。
烙印在时光里的生命片刻
裴鸽
人们常常把一些小事抛在脑后,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我们可以试着忽略,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却一点一滴形成一条链子,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
十一岁
初冬的早晨,屋外还是一片漆黑,充溢着暖暖的灯光的厨房便成为世界的中心。睡梦中的我隐约听到窗外大扫帚掠过地面的唰唰声,接着在屋里往往会有“啪”的一声,因为妈妈常会在经过小仓库时碰掉一两个玩具。然后我能想象到腰椎不好的妈妈绝不会弯腰,而是蹲下来,拾起掉落的玩具,摆回原处。她会迈着花仙子般轻盈的步伐进入厨房,当然不是那种小精灵了,应该是睡美人的精灵婶婶。
水龙头的流水声,燃气灶被拧开的声音,盖上锅盖的声音,水被煮沸的声音……掀开锅盖,水汽弥漫,犹如精灵山谷的密林晨雾。水被倒进碗里,是山谷绝壁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蒸腾着“白烟”,激荡着水花。然后是磕鸡蛋的声音,打蛋时碗筷撞击的声音。突然,一切声音戛然而止。一秒、两秒、三秒,筷子缓慢搅水的声音渐渐传来,我松了一口气。想象到前几秒,鸡蛋沿着碗壁滑入水中,像一大束阳光徐徐流下来,渗入透明的泉水中。鸡蛋几乎是在一瞬间转化成一团团软绵绵的淡黄色云朵,飘来飘去。我咽下口水,半眯眼睛,沙发
左端的爸爸像一个魁梧版的“长妈妈”,摆个大字,睡得正香。爸爸的胃病没养好前,妈妈每天早晨都会给他冲一碗鸡蛋。我想起爸爸的手总会在严冬中被冻出几道小伤口,他站在柜台里用粗糙的手指认真地摆弄玩具上的小轴承的画面,我永远也不会忘。
我们的路上有对彼此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还有对社会的责任。
沙发上的那个孩子翻了个身,缩回了在爸爸啤酒肚上取暖的脚,又酣然入睡。
十五岁
雨,又是雨。秋夜本该是爽朗惬意的,可是今天例外。车窗外,一棵棵法国梧桐缓慢地向后移动,黄绿参半的叶子在冷冷的夜雨中显得格外诡异。路灯点点昏黄的光悬浮在空中,商场的广告牌在远处发出刺眼的白光和红光。我能清楚地看到车前的每一滴雨珠,在灯光和黑暗交接的地方,凭空射出了一簇簇的白色蛛丝。雨声、树叶声、鸣笛声、汽车驶过水层的声音无一例外地从窗外闯进来。
我躺在妈妈的怀里,盖着外套,刚脱下来的,有点湿。“妈﹣﹣我鞋都湿了!”我懊恼地抱怨。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她刚松开的手又搂紧了我。“快脱了!脚不能沾凉水的。都多大了,鞋湿了还不知道自己脱吗?”我只得磨蹭着双脚将两只鞋踹掉。“也不知道北京下雨了吗……”妈妈又开始皱眉了,她平常没表情的时候,额头两眉中间也会有凹痕,现在更深了。“你哥当时走的时候就没带伞,也不知道记不记得买把伞。”我还没说话,爸爸突然回答说:“你有什么可担心的?一个男子汉还怕淋点雨吗?”说着掏出了手机递过来,“你要是实在担心就打个电话问问吧。”我接过手机,解开锁屏,刚准备按下拨号键,突然发现主页面的时间显示栏下面有每日的天气预报。“多云转晴,温度7℃~12℃,1~2级西风”,它显示的所选定预报城市不是我们的城市,而是北京﹣﹣哥哥上学的城市。
原来每个人的路都承载着他人的期待,你走每一步都牵动着爱你的人焦灼的目光。
一条未查看的短信被我点开,上面说:“爸,晚上有雨。”
……
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但有时候,开始也是结束,而结束恰恰又是开始。梭罗说:
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
(节选自裴鸽的《选择存在》,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1)文末说“我有过这样一些记忆”,文章写了哪些记忆中的小事?(至少四件)
(2)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相关题目。
①“妈妈本能地直起身,要帮我脱鞋,这一动作让冷空气瞬间侵入我背后,刺激得我打了个寒战。”(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爸,晚上有雨。”(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章写到“一些生命的片刻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将你与过去连在一起”,简要分析“十一岁”、“十五岁”这两个片段为什么会“烙印在时光的尘埃里”。
(4)选出与梭罗的“谢天谢地,世界并不仅限于这里”这句话在本文中的意思最接近的 一项
A.随着时光的流逝,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到最后会让你觉得特别滑稽可笑和微不足道,对此你会投去孩子般的目光。(莫迪亚诺《青春咖啡馆》)
B.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余秋雨《洞庭一角》)
C.孩子们懂得了怀念:以往的铃声,它到哪儿去了?惟有一点是确定的,它随着记忆走进了未来。(史铁生《庙的回忆》)
D.一旦作出决定,实际上便坠入了一股巨大的洪流之中,这洪流会把你带到一个你作决定时从来没想到的地方去。(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文段(二)
幸福没有榜样·赵亚兴
时常,我们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够幸福,不如人家的日子过得那样滋润甜美,还常常拿别人家的幸福作榜样,去寻找自己的幸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是,到头来,我们会发现,唯独这人追人寻、人见人爱的幸福,没有榜样,常常是求而不得,甚至徒生烦恼。
幸福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答案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但是,同样的“境遇和生活”,不同人却有不同的感觉。乞丐得到一顿饱饭,心情会很舒畅,感到幸福的降临;不说一顿饱饭,就是一桌山珍海味,在大款大腕那里,大概也激不起一点快乐的心情吧。作
家史铁生的境遇,很让我们同情,他不幸患有尿毒症,但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并说:“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我们身体还算健康的人,能体验到不发烧也是一种幸福吗?会把幸福的底线放得这样低吗?
其实,词典给出的幸福答案是不大准确的。即使同一境遇,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大体相似的环境里,一百个人眼中的幸福观,或许还不止一百呢,有时同一个人,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模糊,对幸福理解的个性化,这大概也告诉我们:幸福,没有模式;幸福,没有榜样。
幸福,没有榜样。梁实秋也这样说,“幸福与快乐,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一位远房的侄女,日子本来过得很快活。一次同学聚会,看一位当处长的同学,居有豪宅,出有宝马,很是羡慕人家的幸福生活,抱怨自己的男人只会教书,不会捞钱。原有的快乐也因寻找幸福的榜样,而逃之夭夭。
还有,我们眼中的别人的幸福,有时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常常喜欢用世俗的眼光看别人的幸福,常常认为有权势,有财富,有显赫的名声,有骄人的业绩,就会有幸福,有舒心的日子。其实,幸福有时恰恰与权势、与财富离得很远,与名声、与业绩也并不怎么亲近。侄女的那个同学,近日,婚外恋闹得沸沸扬扬,幸福显然并不在她家。孟德斯鸠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仅仅希冀幸福,这不难做到;但期望像别人那样幸福,这总是难以做到,因为我们认为别人会比实际更幸福。“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然而,每个人对幸福的感悟又各有各的不同。这大概与人们的不同追求有关。勇敢的人,追求刺激,冒着生命危险或是攀登高山,或是漂游湍流,感到是种幸福;沉静的人,喜欢安闲,甘愿生活寂寞,或是一部《庄子》,或是一首古曲,也会心中溢满快乐。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把人生的追求归结为:“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如何去干?”幸福大概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能行风行风,能行雨行雨;能运筹帷幄,可当拼搏;有一身力气,蹬起三轮车也有歌声相伴。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自己做了自己能做的事,感到活着是多么有意思,人生是多么美好,你感觉到了,你便拥有幸福,这和他人的评论毫不相干。
幸福,完全在于自己。自己有个真实的人生,对自己的人生尽力了、负责了,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与妻子儿女,就是充实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心存快乐,就是幸福。
幸福,在自己的心中;幸福,没有榜样,也无需榜样。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文段中第二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何好处?
请在第三段中找出一两句话,谈谈幸福为什么是模糊的?
文段中第四段举了作者的一位远房侄女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通读文段,请你用自己的话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文段(一)
我们身边的碳排放
“快速时尚”导致浪费
①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说,从1990年到2005年,全球纺织品产量从4000万吨升至6000万吨。其中“快速时尚”趋势对纺织品生产和消费激增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衣服便宜了,消费者穿过几次就丢掉。但便宜衣服通常以人造材料制成,它们由石油化工原料合成,在这一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温室气体远远超过天然织物。而且,这些人造材料难以回收使用,自然降解也需要很长时间。
少吃牛肉
②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18%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于肉类排气。这一数据足以说明有关“食”的碳排放是如何重要。而在肉类消费中,牛产生的温室气体又是最多的,每生产1公斤牛肉相当于向大气排放3.6~6.8公斤二氧化碳。此外,饲料的生产以及饲养牲畜的农场排出废物也都要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德国健康杂志报道称,如果饮食中有三成热量是来自红肉(猪牛羊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肉类)或乳制品,一年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1485.1公斤,而对应的白肉(鸡鸭鱼等)一年排放量约为1054.2公斤。
盖节能房
③在寒冷的冬季,建筑取暖系统无疑将消耗大量能源。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未来3年北爱尔兰将建造50多套社会福利房,它们的节能效率超出平均水平75%。
④在“住”的领域要减少碳排放,不仅包括房屋设计,房间里的各种设备也同样重要。例如冬季时将空调温度调低2度,夏季调高2度,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0公斤。
绿色交通
⑤二氧化碳的另一大来源是交通。
⑥在欧洲,交通对能源消耗占到整体能源消耗量的20%~30%。减少出行带来的碳排放,第一步就是尽量选择公共交通。美国公共交通联合会称,公共交通每年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 摘自2009年《环球时报》,有改动 )文中的划线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文章第⑥段加点词“近”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本文,谈谈作者写这篇文章分别从哪些方面入手,介绍了我们身边的碳排放?(气管挪用四个字进行概括。)
除了文中提到的我们身边的碳排放,请你再写两种身边的碳排放方式?对于如何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你有哪些具体措施?
阅读本文,请谈谈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让电脑变成“绿色”(14分)
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脑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性能的提高,而是把眼光投向了环保,噪音、能耗、有害物质……这些我们在几年前都还不在意的问题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电脑用户所关注。
⑵计算机能耗问题已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据统计,一台奔腾4电脑每小时耗电约为0.15千瓦,每个工作日约耗电1.2千瓦。对网吧、办公楼等场所来说,连续工作时间较长,每天电脑要“吃”掉多少电量就可想而知了。
⑶那怎样才能让电脑省电呢?首先,显示器是个耗电大户,显示器的尺寸越大,意味着消耗的能源也就越多,17英寸的显示屏就比14英寸的显示屏耗电多35%。显示器能关就关,不能关也要适量调低亮度。所以从节能的角度考虑,显示屏不需要一味贪大。
⑷除此之外,让电脑省电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拔去类似USB等接口的多余外部设备。外置光驱不用的时候,尽量把它拔掉,因为即使没有使用,光驱也一样会消耗电力。
⑸第三个省电办法,就是使用睡眠和待机状态。当电脑处于待机状态时,系统停止运转,类似于关机模式,主机和显示器总共才耗电5瓦左右。当然,长时间离开不用时,最好将电脑彻底关闭。关闭电脑后一定要记得同时关掉电源,否则电脑会有4.8瓦的能耗流失。此外,定期整理电脑系统,将不常用的软件关闭,也有利于降低电力消耗。
⑹噪音是电脑的第二大污染源,长时间在噪音环境下生活或工作,极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烦躁等症状。为此,国家对电脑噪音作出了严格的限制,规定电脑的噪音不能超过55分贝。
⑺当然,电脑的环保,不仅仅是指降低耗电、减少噪音污染,同时还包括采用高效防菌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消耗,以及减少废物产生等诸多方面。电脑产品因其换代周期短、淘汰率高,大量被废弃的电脑设备可能对环境造成新污染。“电脑垃圾”已成为未来环境保护的新隐患。
⑻制造一台个人电脑要用700多种化学原料,这些原料大约有一半都含有对人有害的毒素。大部分被废弃的电脑作为“垃圾”掩埋在土壤中,这些废弃材料中的铅会慢慢地渗透出来,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这些可燃性材料经常采用的处理办法是进行焚烧,在焚化时,塑料和橡胶原料会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空气造成污染,形成对人体和农作物有害的酸雨。
(9)电脑的再生利用和禁止使用毒性大的材料就是减少污染的有效办法。目前,IT产品有毒材料的替代研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健康环保的产品代表着未来电脑的发展趋势。我们期待,坚持贯彻绿色环保理念的电脑生产厂商会越来越多,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地感受到产品的安全性能与品质保证。阅读3-5段,依据信息,概括出使用电脑时降低能耗的具体措施。
请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请阅读第8段画波浪线句子,品析划线词“大部分”的作用。
电脑的环保问题正愈来愈为人们关注,请根据选文和“相关链接”的材料,就电脑环保问题进行比较探究,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不超过40字)
材料1:目前,人们使用的电脑塑料外壳大都涂有一层防火的有害制剂;每台电脑的显示器屏幕中含有大约2.5磅有毒元素铅。
材料2:据最新消息,日本富士通用玉米淀粉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玉米电脑”。瑞典SWEDX公司正在推出一种木质环保型电脑,显示器、键盘和鼠标都是由木材制成。
白色风信子
刘继荣
幼儿园门前熙熙攘攘,我牵着女儿的手,老师踌躇着,似有话要说。半晌,她微微叹道:这孩子含羞草似的,音乐课嘴闭成一枚坚果,舞蹈课总比别人慢半拍,就连游戏时,也是独自在角落张望。我似乎感冒了,全身发冷,头痛欲裂。女儿将脸藏在我的大衣里,不安地蹭来蹭去,我愈发烦躁。一出世就得到病危通知的女儿,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宝宝中间,不仅身高不足,性格也甚是木讷。
老师斟酌再三,又说了一件愈发让我尴尬的事。女儿这些天用餐控制不住食量,常常吃到胃痛还要求添饭。旁边有位家长擦肩而过,他好奇地回过头,望望女儿,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我在老师面前兀自强撑着微笑,心里却暴躁得想找谁大吵一架。
头晕目眩地到了家,一摊泥般软在床上。女儿推开门,期期艾艾地要我教她什么,我极力克制着恼怒,闭上眼睛不去睬她。可不一会儿,我刚昏昏欲睡,门又发出刺耳的吱呀声,她的脑袋在门边闪闪缩缩,心力交瘁的我终于爆发了,狂怒地指着她喊叫: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
女儿惊骇地缩到墙角,过了好一会儿,才瑟瑟发抖地问:妈妈,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她会死吗?我气急败坏地将她藏在背后的手拉出来,头立时嗡嗡作响,那么多的血,那么深的伤口!连淘气都笨得险些杀了自己,老天啊,你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我们跌跌撞撞地到了医院。医生说伤口太深,为防止感染,缝合后要输液,而且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疤痕。
打完点滴后到家已经很晚,一进门就听见电话铃响,女儿轻手轻脚去了卧室。女儿的老师说,她今晚一直在给我打电话,如果打不通她会内疚得连觉也睡不着的。
原来,那位听到我们谈话的家长去找了她。他说他的孩子和我女儿最要好,那孩子告诉爸爸,好朋友拼命吃那么多饭,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妈妈工作很辛苦,她要吃得饱饱的就不会老是生病,会快快长高长聪明,会给妈妈做饭,帮妈妈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说着说着,老师忽然哽咽了,她低声道:您的孩子还说,妈妈最爱吃苹果,她一定要学会削苹果。
我的心痉挛着,电光火石间忽然明白。她第一次进来,是想让我教她削苹果,我却没有睬她,她把自己伤得那么重,只是试图学着为我削一只苹果!
我来到她的房间,她居然换上了夏天才穿的公主裙,默默站在红地毯上,似一个小小雪人,仿佛太阳一出即会融化。一见我,她眼里闪过浓浓的歉疚,一下子,我的鼻子酸起来。她喃喃地说妈妈别哭,我给你跳舞,跳我刚刚学会的《风信子开了》。
我发现她右脚的袜子有些异样,她说,袜子破了一个洞,昨天脱掉鞋子进舞蹈教室时,有小朋友笑她露出的大脚趾,她便自己拿针线来缝,缝好后却成了一个小包。
我蹲下来,摸着那个疙瘩,硬硬地硌着手,也硌着我的心。她的脚被磨了一整天,我却不知道,她只有四岁半,怕妈妈会烦,自己苦苦琢磨着,竟然补上了这个破洞,做妈妈的却嫌她笨!
她轻轻唱着,缓缓摆动手臂,合拢的双手如一枚含羞紧闭的花苞。在灯光底下,花苞怯怯地打开,风来了,雨来了,她的单眼皮的黑眼睛一直看着我。她举在头顶的左手,还裹着厚厚的绷带,花瓣一点一点展开,女儿如同一个小小的勇敢的伤兵,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终于将自己开成了一朵比雪还洁白的风信子。
风信子低声说:“妈妈,小朋友都笑我开得太慢了。还有人说我是白痴。”我一震,心被烫了似地猛一缩。她顿了一下,静静地说:“舞蹈老师告诉大家,我不是白痴,我是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很怕羞,比紫色、蓝色和红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
全世界的雪都在瞬间融化,我的脸上溢过暖暖的柔波,我俯下身子,抱住她柔软的小身体,抱住漫漫红尘里离我最近的温暖。
她伏在我的胸前,我看见窗外路灯暖暖的光里,映着一个纤尘不染的琉璃世界。温柔的屋檐上,慈爱的树枝间,静默的巷子里,每一处,都盛放着白色的风信子。每一粒种子,都拼尽气力,自九天深处赶来,匆匆赶赴一场花的盛会,从天上到人间,只为让自己那一颗小小的心,开出一树一树的繁华。
我的心里是从来没有过的安然与甜蜜,我想告诉全世界的人:请允许白色的风信子害羞吧,因为,风雪再大,受伤再深,她都会拼尽全力为你开一朵最美的花。 (选自刘继荣《遇见世上最好的爱》一书,有删改)说说文章以“白色风信子”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中的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理解有一个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请仿照示例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填入下列括号中。
暴躁→()→()→()作者在文章情节的发展上运用了误会法,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请在阅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女儿被母亲和老师误会了的两件小事。
请结合语境,自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她轻轻唱着,缓缓摆动手臂,合拢的双手如一枚含羞紧闭的花苞。
(2)温柔的屋檐上,慈爱的树枝间,静默的巷子里,每一处,都盛放着白色的风信子。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舞蹈老师这段话的理解。
“舞蹈老师告诉大家,我不是白痴,我是白色的风信子,很安静很怕羞,比紫色、蓝色和红色的风信子要开得慢一些,可等到开好了会最美。”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暗香
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一时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我才恍然大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儿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习后十一点钟才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到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他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钟就关的,而原来守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酲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题目“暗香”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答:第二段中“毫不张扬之意”与第三段中哪一句相照应?
答:第三段中“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中“最温柔的记忆”指什么?请概括事例回答。
答:文中写到“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我们的心湿漉漉的”,表明我们什么样的心情?
答:通读全文回答,作者要赞扬生命中的一种什么精神?
答:“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你的身边也一定有这样人,试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