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致虚妹丈书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洒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阙,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缭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缭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殆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释】①被:遮盖。②殆荡:这里指书法舒放旷达。 ③已:句末语气词。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数】A.吹洞箫数阙 |
B.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②【及】A.不能及已 |
B.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
③【就】A.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
B.此人可就见(《隆中对》)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又 松 竹 影 交 加 翠 影 被 面 月 光 洒 落 酒 杯 中 波 动 影 摇
(3)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义为“断绝”,“绕”义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
(4)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陈述。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中划线词的意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其真无马耶?(《马说》)
文言文阅读。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使各有配偶,垦艺②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宜礼而用之 ⑵当复诣契丹耳 ⑶向者何往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B.立市里,以处汉人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
C.德明问所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文言文阅读。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⑶潭中鱼可百许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
甲文:;乙文:。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言文阅读。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解释下面划线的字:(2分)
一国尽争买鱼: 夫唯嗜鱼: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本文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读了上文请你从做人的角度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文言文阅读。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居庙堂之高:(2) 吾谁与归: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呢?请谈一谈你的认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