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一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 ②办:置备。③事:侍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
②必以信
③将不言倦
④所恶者,死也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以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便舍船太丘舍去 |
B.欲穷其林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忠之属也 |
D.问今是何世斯是陋室 |
.翻译句子。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4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下列加点词在《辞海》中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 (3分)
①沿溯阻绝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 )
②有时朝发白帝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 )
③水落而石出者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日出而林霏开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
B.云归而岩穴暝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
C.良多趣味实在有很多趣味 |
D.飞漱其间在那里飞流冲荡 |
.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
【甲】
【乙】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薛公蕙校越①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②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③,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④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⑤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晚岁诗文益奇,然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岁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注】①校越:主持越地的考试。②永陵:是明世宗朱厚熜的陵墓,宋元明人都用陵名来称呼已故的皇帝。③曲蘖:指酒。④韩、曾:韩愈和曾巩。⑤骚坛:文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籍:狼籍。 |
B.然数奇,屡试辄蹶数:命数。 |
C.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当:合乎。 |
D.韩、曾之流亚也亚:比不上。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文长既不得志于有司诚既勇兮又以武 |
C.其所见山崩海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D.一一皆达之于诗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正好捕得一只白鹿,委托文长撰写贺表,贺表上呈,皇帝很高兴 |
B.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文长对自己的才能谋略看得过于高明,喜好奇招妙计,但议论军事大多只有中等水平 |
C.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 那时称为文坛主盟的人,徐渭都怒斥他们,拿他们当奴仆一样看待 |
D.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
经常带上钱去酒馆,召唤底层的仆役与自己一同喝酒.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蕙主持越地考试时发现了徐渭,并认为他是当时国家杰出的人才,但是此后徐渭屡次应试却均未能考中。 |
B.威震东南、一些武将也不敢抬头面对的胡宗宪,非常看重徐渭的个人才干,曾将一切疏记都交由徐渭办理。 |
C.徐渭身体虚弱,但由于他曾游历齐、鲁、燕、赵各地,见识广博,胸有豪情,因此诗作中流露出王者气概。 |
D.徐渭诗文成就突出,应是有用之才,却不为当世所重用,以致于最终怀抱悲愤离开人世,作者为此而叹惜。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小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临溪而渔
颓然乎其间者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选文第①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______变化之美,再写__________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2分,每1空1分)
.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
?请简要分析。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选段,完成小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 / 庸夫之怒也 | B.安陵君受地 / 于先王而守之 |
C.夫 / 专诸之刺王僚也 | D.与臣 / 而将四矣 |
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头抢地耳(撞、碰) | B.长跪而谢之(感谢) |
C.寡人谕矣(明白,懂得) | D.请广于耳(扩充) |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之”与例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B.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C.聂政之刺傀也 | D.辍耕之垄上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哉?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的使用是什么?他能够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