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①
(宋)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②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③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④.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释】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1)诗人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诗中最直接体现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
(2)第三、四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观沧海》,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中“若”字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最后两句子请作赏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的一、二句作者运用“绕舍”“遍绕”“日渐斜”等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诗的第三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平中见奇,请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