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吕侍讲《岁时杂记》

[宋]陆游

    承平无事之日,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人人知之,若不必记。自丧乱来七十年,遗老凋落无在者,然后知此书之不可阙。吕公论著,实崇宁、大观间,岂前辈达识,固已知有后日耶?然年运而往,士大夫安于江左,求新亭对泣者,正未易得。抚卷累欷.庆元三年二月乙卯,笠泽陆某书。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跋:文体的一种。②吕侍讲:与文中的“吕公”同指《岁时杂记》的作者。③丧乱:战乱,指金兵攻取北宋首都,北宋灭亡。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新亭对泣:《世说新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勠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累欷:屡次叹息抽泣。

(1)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

①【固】A.固已知有后日耶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

②【易】A.正未易得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对于“故都节物及中州风俗”,为何从“若不必记”变为“不可阙”?请简述原因。

(3)根据上下文,联系注释⑤,推断文中“新亭对泣者”指哪一类人。

(4)“抚卷累欷”,字字千钧,吟指更觉有味,你吟读时会将重音落在哪里?结合全文,阐述理由。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言实词 课外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略无处()②沿阻绝()
③清荣茂()④晴初霜()
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
注:公子:魏公子,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昭王死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给下列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3处。
魏 有 隐 士 曰 侯 嬴 年 七 十 家 贫 为 大 梁 夷 门 监 者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欲厚之() B.终不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C.公子从车骑,左() D.愿枉车骑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文章主要表现魏公子(信陵君)的什么品质?侯生这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6-21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选自《出师表》
【乙】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的意思。(2分)
①引喻失义 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义: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刑:罚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 赐:恩赐
D.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道理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而遂杀之
B.以塞忠谏之路也/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D.其子杀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请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译文: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译文:
理解填空。
甲文段作者先分析当前形势,然后向刘禅提出_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各用四字短语填写)。甲文段和乙文段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段的基础上,用甲文段中的句子概括这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甲、乙两文,联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甲、乙两文中的共同思想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链接材料 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省保定市电视台实习生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后,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了解,李启铭的父亲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许多网友极大愤慨。10月24日,犯罪嫌疑人李启铭因涉嫌交通肇事犯罪被望都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将严格依法予以惩处。


(四)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解释下列词语。
(1)临(2)率
(3)书(4)简札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或答人简札
通读全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虽乘御风不以疾也()(2)略无处()
(3)晴初霜()(4)哀转久()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或:王命急宣以钱币乞之
B.绝:哀转久群响毕
C.故:渔者歌曰两狼之并驱如
D.素:湍绿潭可以调

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文章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