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品重珍珠,誉溢丹霞
①朱红的印泥,细腻平滑地铺在精致的青花瓷盒里,显得格外艳丽。离着几米远,就能闻到一股清香的中药气味,丝丝缕缕,飘送过来。
②这就是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漳州八宝印泥。
③八宝印泥的诞生颇具传奇色彩。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创始人魏长安原先经营"源丰药店",他刻苦钻研,制成八宝药膏,可治刀伤、灼伤、疯犬咬伤,但因造价昂贵,问津者无几。一次偶然机会,魏氏将八宝药膏作为印泥钤盖在自己制作的书画上,发现光彩艳丽,令人耳目一新。魏氏大喜,遂继续研制改进,将八宝药膏转产为八宝印泥应时上市。一时生意兴隆,广为传播,并作为贡品送入清廷内宫。
④漳州八宝印泥制作工艺极为考究。其乃是用珍珠粉、辰州朱砂、红宝石、赤金粉、石钟乳、珊瑚屑、砗磲粉、水晶粉等八种珍贵药材,再加上陈年晒油和过筛后的研细艾绒,精心调配,科学加工而成。据载,仅制泥这道工序,就需耗时半年。诸粉研细之后,尚须用清泉水漂净,过箩筛,加碾,手续极为繁难。其选料之严,调配之妙,制作之精,均堪称绝无仅有。
⑤因此,漳州八宝印泥品质出众。其具有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大优点;存放时间也很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印泥至今仍可使用。世传古旧字画中,有乾隆御题者,其印泥凸起脂润,鲜红可爱,非用宝石、赤金、砗磲、水晶之屑,何能如此?
⑥"印纸则桃花欲笑,钤朱则墨韵增辉",漳州八宝印泥可谓价值极高。不仅其自身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成为古玩中的尤物,对于增加书画作品的美感、提高名贵字画的身价,也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外,漳州八宝印泥也可作为鉴定古字画的凭证之一。如某一名贵古旧字画上印色用八宝印泥,则这幅字画必然出现在清朝康熙朝代之后,否则,出此年代之上限,必为赝品。因八宝印泥是康熙年间的产物,一些字画作伪者不明此理,以致常露蛛丝,被人识破。
⑦漳州八宝印泥深受各界人士的赞赏和欢迎,名扬海外。清朝末年,八宝印泥已远销东南亚,后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展览,屡获大奖。日本、东南亚等地许多华侨团体为八宝印泥喝彩,赠送题写"国货之光"、"金石增辉"、"驰名神州"的奖状或银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赠"品重珍珠"墨宝四字,加以赞誉。弘一法师亦称八宝印泥"莹润精妙,冠绝侪偶"。建国后,许多顶级画家慕名前来漳州参观,现场作画并用八宝印泥盖章。
⑧八宝印泥作为我国民间艺术奇葩,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增添光彩。真是"品重珍珠盖天下,辉映丹青满人寰"。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宝印泥也面临销路有限、原料昂贵匮乏的危机。
(1)选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漳州八宝印泥?请分点写出。
(2)请说说选文第①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4)漳州八宝印泥面临销路有限的危机,请阅读链接材料,谈谈你对解决这一危机的建议。
链接材料:日前,上海老字号大白兔奶糖大胆创新,携手某法国时尚品牌推出限量珍藏版:蓝色、粉色两款兔形铁盒装奶糖,售价是普通包装大白兔奶糖的9倍。此外,大白兔奶糖新增了咖啡、鲜果、红豆等口味,还推出旅游纪念包装,畅销市场。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小题。
谁在指挥火星碎石
①人类送到火星表面上的火星车发回了大量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上,科学家发现了火星岩石的一些怪现象。
②比如,火星上的碎石分布似乎很有规律,直径在几个厘米的碎石会以一定的距离散布在地面上,它们的间距往往很固定,在几个厘米到十几厘米之间,不会出现几块碎石靠得近而另外的碎石离得远的现象,就好像有个魔法师指挥着所有的碎石站队一样。
③火星碎石的怪现象曾经让科学家十分困惑,莫非这是火星人和我们开的一个玩笑?
④火星上当然没有火星人这样的智慧生命,要解释火星碎石的怪现象,还是要从自然界找原因。一些科学家提出,火星碎石分布也许是火星上的强风造成的。大的石块由于风化而崩解,形成小的碎石后,强风吹动这些碎石在平原上翻滚,最终形成了今天看到的规律排列的场景。
⑤不过,火星上的大气比地球的大气层稀薄得多,因此风力十分微弱,只能吹动一些细小的沙粒,对于直径几厘米的碎石是无能为力的。火星碎石规律分布的现象不可能依靠风力翻滚碎石而形成。科学家又猜测,碎石的分布也许是在火星早期形成的,那时火星大气还很浓密,风力也比现在大。但是,这个猜测同样站不住脚,因为太阳长期的光照会令碎石分解成细沙,根本不会保留到现在。
⑥如果风无法推动碎石运动,还有什么原因能让碎石动起来呢?火星上曾经有水流动,但那是几十亿年前的事情了,如今火星表面已经完全干涸,没有能推动碎石的水流了。其他的自然力量似乎都无法让碎石运动起来。
⑦最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在地球上利用风洞实验,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团。
⑧让火星碎石运动的力量还是风,不过不是强风,而是弱风。科学家解释说,当碎石在一处形成后,火星上的弱风虽然不能吹动它们,却能吹动碎石周围的细沙。碎石迎风面的细沙就被不断地吹走,于是碎石迎风面的底部就形成了一个小沙坑。日积月累,小沙坑越来越大,在重力的作用下,碎石于是滚落到了小沙坑里。此后,迎风面的细沙继续被搬走,碎石一次又一次地滚向风吹来的方向,碎石堆就散开了。
⑨搬走迎风面的沙土只能让碎石集体逆风而动,并不能让其完全散开。要让碎石散开,还另有原因:处于迎风面的那些碎石同时也为后方的碎石阻挡了风力,使风力不能对后方的碎石做同样的事情,风只能搬动后方碎石两侧的细沙。这样,在前方碎石向前滚动的时候,后方碎石由于两侧细沙逐渐被搬走,往往会向旁边滚,因此整个碎石群就出现了一部分碎石向前翻滚,另外一部分碎石向左右两侧翻滚的现象,于是碎石群均匀散开了。文章运用层层设疑层层解疑的方法行文,对火星碎石的均匀分布,先后否定了哪几种说法? (4分)
文中第④段画线句中“也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用简洁的文字概述火星碎石规律分布的成因。(4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文后小题。
一碗米粉
徐全庆
⑴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⑵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⑶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⑷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⑸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⑹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⑺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⑻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⑼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⑽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⑾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⑿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⒀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摘自《天池》2011年第1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为什么?
体会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吗?好,请说说理由。不好,你会怎么写?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尽管造成全球缺水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管好水和合理使用水。
造成世界各国对水的管理使用不合理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一种错误思维:水如同空气、阳光一样是可无偿获得的、不需付费的。因此。尽管任何世上万物离开了水、阳光、空气就无法生存,但由于无偿获得,因而体会不到他们的珍贵价值。
就水的过度使用而言,目前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消耗了世界上74%的水资源。在2000年全球有7200立方千米的水用于种植庄稼,而到2005年后由于人口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用于庄稼上的水就达到11000~13500立方千米。这其中由于使用不当、浪费和过度开发而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在圭亚那和印度,过度抽取地下水用于乳业养殖已经摧毁了当地的水资源,澳大利亚最大的墨累-达令河(流经100万平方千米)也因为精耕农业用水而导致河床失水。而多数国家的城市,人们的用水虽然是付费的,但水价过低,也导致了人们并不珍惜水,水的浪费和过度使用现象非常普遍。
-----选自《百科知识》第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第三段中划线词“过度”可否删去,请简要分析。
造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3分)
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3分)
课内阅读。
①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①。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②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④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那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子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时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⑤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解释下列的词语。(2分)
①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 ②推敲: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这两段文字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3分)
分析上述文字,下面观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是()(3分)
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
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D.并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
本文第二小节的句式有何特点?在本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读了以上语段后,你认为自己有创造力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阅读《餐桌上的谜底》一文,完成小题。(14分)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支撑、支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
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馋,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
第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
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