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 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质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互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准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目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物,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攒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做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坡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草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
谦卑的人有福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
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链接材料: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比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一次参加的招待会时,有记者说:“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纠正说:“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他回答:“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句说说你理解。
①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不是一霸。
②(牛顿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的“谦卑”的看法。
扶桑花里的《诗经》
①沉睡的神态,是一片眼影,涂在春天里的睡眠上,沉默的扶桑树,仿佛等待着谁吹响天空的号角,让草尖上的晨雾,退出一条道路来。在滇西北,那一条峡谷井一样深,我与它厮守着,阅读着那本厚厚的《诗经》,心里却怀想着一个遥远的城市。滇西北的峡谷,在群山里像一座古老的寺院,在红尘之外,在内心深处。我不知道,是谁在这间破败的屋旁,植下了一棵扶桑树,经年之后,它长长的枝条已经抵达了被雨水浸黑的屋檐。扶桑花在深夜里开放着,潜伏着。等我推开门,清晨的坡地上,淡黄色的阳光已经把峡谷里的岩石和草丛蒸出一片雾气来,给它们镀上一层湿意。
②怀想着一座城市,我的梦便与这条深深的峡谷无关。
③火车开进了站台,那么多的人,手里提着行李箱,在挥别与叮嘱中挤来挤去。脚下的道路不是单行道,我站在路边,对着自己的内心,一遍又一遍地拷问:走?还是留?只身一人,在城市里,闻着房间里的霉味,我终于对自己说:该回去了。
④回到峡谷,我就走不出去了,没有谁会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回到那座城市里去,把我丢失在那里的脚印和心找回来。是的,在这幽深的峡谷里,手里拿着古老的《诗经》,我又想到了那座遥远的城市。虽然那座城市里也有紫红色的玉兰花,初春时节,都会在枝头上焰火一样绽放。但是,一去不返的人是我,而不是谁离开了峡谷,去了那座城市,让我日夜思念。
⑤靠着扶桑树粗大的树干,我把《诗经》放在脚下的一只小木凳上,听着江水在远处的山腰后面哗哗地流淌着,那水声,仿佛是一条连绵不绝的褐色绸缎,在风里无休止地展开,在炽烈的阳光下闪闪发光。群山顶上飘过一朵灰色的浮云,峡谷里顿时暗了下来,就像一只巨大的河蚌,收拢了它的壳。是啊,我离开那座城市的时候,是因为一扇门对我关上了。只有这个峡谷,就像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从来都用那群山之间的怀抱,接纳一个归来者。回到峡谷里的时候,只剩下一个人和一本《诗经》。只有峡谷,才会对我有如此的夸赞。
⑥云朵从头顶上掠过去了。我从树影里走出来,站在阳光里,面对着峡谷对面倾斜的山脊,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正午,阳光照着整个峡谷里的岩石、草丛、藤蔓、水渠、磨坊、栈道,所有的植物都在疯狂地生长着,白天的阳光把充足的温暖送到每一片叶子上,只等着暮色降临的时候,凝结的露珠又会让那些土壤潮湿,让水分沿着在地下密布的根须流淌。这样的峡谷,每一年都有花朵绽放,瓜果飘香,当我转过身来,向着身边的扶桑树做出一个拥抱的姿势,却看见枝头的几朵扶桑花早已完全绽开了,它们宽阔的花瓣火焰一样缀满了纤细的枝头,那灼目的颜色,仿佛是一首规模宏大的交响乐。我对自己说:重新开始吧。当我翻开我的《诗经》,最开始的一个篇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不是一首爱情诗,但它说出了绵长而执著的爱。《诗经》翻开了,这是第一个篇章,后面还有三百零五篇。我的小屋也只是峡谷眉心上的一颗暗红色的痣,谁又能够清楚地知道,这峡谷究竟又有多宽广呢?
(选自《厦门义学》有删改)全文描写了峡谷多个时段的景物,请指出是那几个时段?
第①段:第⑤段第⑥段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用“”表现春天黎明的特点,用“
”表现峡谷的特点,体现了峡谷空灵的特点。文章的第①段为全文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表现了作者对峡谷怎样的感情?
感情基调:
对峡谷的感情:作者对“峡谷”和“城市”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作者写城市的玉兰花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最后一段为什么提到《诗经》?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火星上奇妙的石柱
据美国太空网报道,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部分地面。科学家研究大量先前的发现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是美国地质勘测局的地球物理学家莫西·米拉卓和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共同发现的,他们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地质学》杂志上。
科学家表示,这种被毁断裂特征叫“柱状节理”,这是首次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被发现。那么什么是柱状节理?我们知道耸立在海边的所有岩石群统称为丛石。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能使人感觉到天的神秘。其实,组成丛石的岩石在地形学上相当于柱状节理,即熔岩冷凝时收缩形成很好的节理(缝)。比如,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节理比较规则。冷却过程中熔岩的表面通常收缩形成一些中心点,连接这些点的线中央又形成向两侧各成直角的缝。收缩的中心点如果分布均匀,各个方向的缝相结合构成六角形的形态。而且这些缝(节理)如果发育比较理想,那么它把熔岩分离成无数个六角形的石柱。这样的节理就叫柱状节理。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米拉卓说,这种石柱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HiRISE照相机正好具备清晰拍摄这种石柱的能力,如果照相机以正确的方向对准这些石柱,就能清晰地拍到它们。”当陨坑形成时,其壁上的岩石就会向后倾斜,指向天空,从而可以容易辨认出来。
在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米拉卓表示,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节理表明火星熔岩是被洪水周期性淹没导致熔岩快速冷却形成的。他们估计此洪水泛滥的周期持续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相比之下,在地球上,柱状节理普遍存在。比如,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中就有。这为研究火星上的柱状节理提供了一个参照。
表明火星地面曾被洪水淹没过的其他地质特征还包括一些峡谷,模型研究表明一些地区至少被淹没过一万年。科学家称,火星凯希谷曾遭遇过不同规模的洪水冲袭。一些来势凶猛的洪水甚至可能淹没了谷地的最高处,而小洪水只在河道中奔腾下泻,并不断使河床加深。根据文章内容,给“柱状节理”下一个定义。
“柱状节理”就是“科学家发现,火星石柱直径大约1米,高约30米,这可以从陨坑倾斜的内壁上看出来”一句中加点的“大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下列不属于柱状节理一项是()
A.耸立在海边的,由于波浪和海风的影响形成的多面的岩石柱。 |
B.地球上,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岩石。 |
C.火星上,流动性强的熔岩流冷却时形成的规则的缝。 |
D.火星上,陨坑壁上观察到的多层柱状的节理。 |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学家表示,火星上古老的熔岩流呈现与众不同的被毁断裂特征表明洪水间或淹没过火星的地面。 |
B.被这些节理分离形成的石柱,根据熔岩的厚度和冷却速度可达高达数十米,长达数十里的规模。 |
C.美国宇航局火星勘察轨道器超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HiRISE)照相机小组发现这种石柱似的特征能帮助科学家了解火星上的水在地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D.火星上发现有石柱的陨坑所在的区域有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历史,这种柱状节理是火星独有的地理地貌。 |
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C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
仔细揣摩划线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文中画线A、B、C三句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语言特色,请任选一处并简要赏析。
我选处,简要赏析: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⑴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⑵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为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
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为什么?
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把握文中有关信息,选出表达正确的一项()。
A.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B.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小。 |
D.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