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敦 ①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 ②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 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
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顗(yǐ):周额,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1)下列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敦之 举兵也/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
B. |
直入不顾/ 直截了当 |
C. |
顗不 与言/客从外来, 与坐谈 |
D. |
南北之 望/ 望尘莫及 |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3)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用“/”给句子划分朗读停顿节奏(只停顿一处)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
①持汤沃灌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烨然④俟其欣悦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请结合现实和本文,谈谈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造饮辄尽()
③箪瓢屡空()④衔觞赋诗()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有哪些志趣?请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 (2) (3)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 14分 )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⑴、陶后鲜有闻()⑵、濯清涟而不妖()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宜乎众矣()翻译下列句子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之)封其子击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②?"皆曰:"仁君。"任座③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为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击:魏文侯的儿子。②何如主:怎样的君主。③任座:人名,魏国大臣。④趋:快走。
1. |
解释选文中划线的字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面刺寡人之过者 (3)不以封君之弟(4)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 |
2.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2)文 侯 问 于 群 臣(曰) |
3. |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4. |
邹忌和翟璜都是规劝自己的国君除弊,试对他们两人的规劝方式及结果进行比较。 (1)方式相同处: (2)方式不同处:; (3)规劝结果:; |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1~4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1.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入则无法家拂士(4)诚自古所希 |
2.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
4. |
甲文探讨了和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