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赵且 伐燕,苏代 为燕谓惠王 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 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 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 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⑤拑:通"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通"擒",捉住。⑧熟:仔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 ,皆朝于齐。

A.

何陋 有?

B.

吾妻 美我者……

C.

故愿王熟计 也!

D.

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 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B.臣之妻

(私下)

C.臣 强秦之为渔夫也

(担心)

D.明日不 ,即有死蚌

(下雨)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

【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

《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

【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③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④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辍业投笔叹曰()⑵ 后忽疏懈()
会其吏士三十六人()(4)今虏使到数日()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佣者笑应曰涉猎书传
B.吾众诈自称取封侯
C.扶苏以数谏狐疑未知所从
D.辍耕垄上当与从事议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
【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布衣之怒⑵以头地耳⑶长跪而之曰⑷寡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未闻也趋百里外 B.祲降于天行者于树
C.天下缟吴广爱人 D.先生寂然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解释加点的词 4分
1.我之楚()2.将奚为面()3.马良()4.此数者愈()
翻译 2分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2)去后至()
(3)相而去()(4)元方入门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之笑者()(2)来求假焉()
(3)积以岁月()(4)植之不可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