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柳州扣肉香

图思明

①岁月更迭,时代发展,柳州人餐桌上的菜肴也在变化,但在柳州人的重要宴席上一盘香喷喷,热腾腾,软糯糯的扣肉总是少不了的,其实,不仅柳州,很多地方的餐桌上都有这道美味,正所语"无扣不成席"。

②扣肉是一种把肉经过水煮、油炸,蒸煮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最后翻碗扣在盘子里的菜肴,扣肉的种类很多,按颜色分,有"红扣"和"白扣"("白扣"一般出现在丧事的席面):按荤食材可分为猪肉扣、羊肉扣、牛肉扣、狗肉扣和鱼肉扣等:按跟猪肉搭配的素类食材分,有芋头扣肉,番薯扣肉、土豆扣肉、葛根扣肉,梅干菜扣肉等十几种。素类食材起到吸收猪肉油脂的作用。

③柳州扣肉通常是猪肉芋头做成的"红扣"。那么,这道传统大菜是如何做成的呢?

④首先,挑选食材,猪肉最好选用猪肚肉部位红白相间、肥瘦均匀的五花肉,做出的扣肉口感软糯而不会过于肥腻,芋头则最好是荔浦芋,又香又粉,还久蒸不烂。

⑤其次,处理食材。芋头削皮洗净后切成长约12厘米,宽约6厘,厚约6毫米的片状,油炸待用;猪肉剃毛洗净,切成12厘米见方的大肉块。

⑥第三,制作扣肉。需经煮、炸、蒸三道主要工序。

⑦大肉块凉水下锅到半熟,捞出后用小竹签锥子在肉皮上反复扎,这样可使猪皮易入味,也是油炸后猪皮酥软的关键。当猪皮"千疮百孔"时,便可以用酱油涂抹了。"上妆"后的肉皮油炸后才会呈现漂亮的棕红色,喜欢酸甜口味的人,可以在肉皮"上妆"前涂抹糖醋或山楂果脯制成的果汁。"上妆"后的肉块需放置半小时以上。

⑧油炸肉块是最考验厨师手艺的工序,火候直接影响扣肉成品的外观、口感和味道,能在油锅里把猪肉炸成棕红色,皮酥而不焦,瘦肉香而不柴,没有技术真不行。有经验的厨师会把一个不锈钢蒸笼板放入油锅里,油量以浸过蒸笼板两厘米为宜。待油热到冒烟,把肉块皮朝下放到蒸笼板上浅油烹炸。肉皮膨胀,表面变得成凹凸不平并呈现出粽红色时,再翻转肉块炸其他部分。直到肉的表面颜色变黄,敲击肉皮发出脆响时即可出锅。出锅后,肉块要趁热放入温水里浸泡。滚烫的肉块遇到温水,肉皮会迅速发胀,变得更加酥松。"冷静"下来的肉块就可以捞出切片了,大小与芋头片相仿,厚6毫米左右。

⑨蒸扣肉之前,要制作调料,扣肉调料一般由糖、醋、酱油、五香粉和豆腐乳调和而成,但每家配方各有不同,往往代代相传,延续着家的味道,裹满调料的肉片和芋头片要相隔码放在大碗里,再铺上葱、姜、蒜等配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肉皮要朝下贴着碗底。扣肉蒸煮四十分钟左右即可。如果喜欢肉质软烂些,可适当延长时间,但时间过长,肉和芋头都会烂得无法整块夹起了。

⑩当扣肉蒸熟出锅,就要进行最后一道独属于扣肉的"仪式"了,将一个稍大过碗口的盘子反盖在碗上,再盖上一块干毛巾隔热,双手的虎口将盘子与碗扣紧,猛地翻转,让盘在下,碗在上。这时再小心除去碗,一盘扣肉就大功告成了。

⑪热腾腾的扣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棕红色的肉皮与灰白色的芋头相间,形成半球状,仿佛一朵硕大的万寿菊绽放在餐桌上,煞是好看。吃扣肉也有独特的礼仪,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把另一样不爱吃的留在盘里剩给别人是不礼貌的。放到嘴里咬一口,芋头吸饱了猪油,有了肉的香味儿,口感粉而不干:猪肉被芋头吸去了部分油脂,多了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⑫柳州扣肉香,穿越时空,保留着记忆中的味道:柳州扣肉香,浓缩亲情,承载着属于家的独特风味;柳州扣肉香,传承礼仪,蕴含着心中有他人的生活智慧。

(1)关于"柳州扣肉"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柳州扣肉的制作要经过水煮、油炸、蒸煮三道主要工序

B.

做扣肉的素类食材,通常有芋头、番薯、土豆、葛根、梅干菜等

C.

以芋头为搭配食材做成,有芋头的清香,入口即化,糯而不腻

D.

看起来美,闻起来香,吃起来味道好,可谓色香味俱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扣肉这道传统美味菜肴,许多地方的人喜欢,柳州人特别喜欢

B.

做猪肉扣的食材是有讲究的,肉料最好是肥瘦均匀的五花肉

C.

肉块煮到半熟,捞出用小竹签或锥子扎肉皮,可使猪皮易入味,炸后酥松

D.

不同喜好的人做的扣肉味道会有差别,因为做调料的材料会有不同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说明扣肉的地位和种类,接着说明柳州扣肉的食材挑选和处理,制作和吃法

B.

文章第②段说明扣肉的种类,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C.

文章对吃扣肉的礼仪也有简略说明,要将肉和芋头同时夹起,切不可只夹一样

D.

结尾以抒情性的文字照应开头,点题"柳州扣肉香",使人回味遐想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概括说明内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武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段文字的论点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的动机。
B.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C.白求恩同志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D.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指出文中的三个“这”字,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法 D.比喻论证法

用横线将文中论据画出来,并指出是什么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②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③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①是________问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句②和句③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相比较,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为了突出人工选择的显著成就,作者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
文中列举牡丹、大丽花和虞美人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将自然生长的花同人工培育的花进行了比较。
“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句中的“仅”字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核电站的一次性投资确实比火电站大一些。衡量电站的经济价值,还要核算电站运行后消耗的燃料、设备折旧维修、运行管理等费用。30年来,国际上对煤电成本与核电成本所作的等值比较,显示出修建火电站实际出现的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修建核电站则正相反。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建成300余座核电站,总功率达2亿千瓦左右,绝大多数核电站已使核电成本降至煤电的60%左右。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②至于核电站所出现的事故,不足以否定其安全性。从核反应形式看,原子弹可以和核电站类比,但原子弹的235铀浓度在弹体中高达90%,因此造成核链式反应的不可控性;而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浓度低于4%的235铀,这样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从实际情况看,任何形式的电站,只要设计与管理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竞使1.5万人丧生,当然这不是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物质外泄夺走31人的生命就值得庆幸。值得庆幸的是核电站系统工程技术有了新突破,使得核电站安全保险系数优于火电站。说到环境保护,最先进的火电站也难以让人作乐观的承诺,而核电站则别具优势。
根据上下文看,第一段中的“低投入经济效应的负走向”指的是什么?
第一段中的“现代经济价值观取得了又一次胜利”指的是(  )

A.核电站在世界各地大量建成。
B.绝大多数核电站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C.核电事业的发展再一次证明了现代经济价值观的科学性。
D.在现代经济价值观的指导下,核电事业取得了胜利。

第二段中核电站的“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
选文第二段举1979年印度一座大坝水电站爆炸竟使1.5万人丧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水电站事故造成的伤害比核电站造成的伤害大得多。
B.核电站的安全系数要比水电站的安全系数大得多。
C.任何形式的电站都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D.核电站会发生事故,水电站也会发生事故,不能因为核电站会发生事故就对其全盘否定。

选文第二段画线句中的“根本”一词强调了什么?(不超过28个字)
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核电站投资高、消耗低、经济价值高。
B.核电站的反应效应与原子弹的根本区别在于核电站不是核链式反应。
C.核电站在安全保险系数和环境保护两方面都优于火电站。
D.选文从三个方面说明了核电站的优势。

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将核电站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进行对比,说明了核电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语段阅读
(一)
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②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③光波长短不同,产生热效应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④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⑤野生状态中,在阳光强烈的地方,红、橙、黄花反射了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⑥在树林下、草丛间阳光弱的地方,蓝花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
联系上下文,指出加粗的“它”指代什么。
(1)第②句中的“它”:
(2)第⑥句中的“它”:
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红”是指“红色”,还是指“多彩”?为什么?
上文第③句指出红光波“热效应大”,第⑤句说明红花“反射”热效应大的长光波以保护自己,但第⑥句却说蓝花“吸收”“热效应大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这样写前后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根据有关的限制性词语来回答)
上述文字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分析上述文字的层次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

A.并列 B.正反对比
C.逐层推进 D.先总说后分说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丁立梅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了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 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一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颗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选自《读者•原创版》)
请选择文中母女相处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文加以概括

文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笑和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着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这句中两处“笑”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第六段中“我”为什么“突然有泪想落”?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链接材料:你知道如今的孩子内心都在想什么吗?他们将一向管着自己的父母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互相商量着如何让父母不好过。居然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寒冬里穿很少的衣服,吃很多的冷饮,冻到生病,让父母既花钱又担心,急死他们。我转述给别的母亲听,无一不冒冷汗。父母亲用心血辛苦养大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究竟是他们的过错,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败?(摘自一位家长的博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