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肉食者   ②神弗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小大之 ,虽不能察

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

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元十六年二月,崖山战败,秀夫携少帝奔走,罹①难遇坎,不止一日,然见国运破亡,人羸②胄③歪,乃喟帝曰:“国负鞑靼④诮⑤欺,不啻⑥参九日,今兵蹷⑦崖山,百千壮士毁于一朝,微臣无能,谟⑧失谋落,无力报国,吾心决矣,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少帝闻言,不甚解意,悲而泣曰:“吾祖百年磐基,今仗余也,求丞相大能,救吾于水深火热,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秀夫听闻,忿恚叱曰:“鞑虏之军,近在咫尺,何其多言也。陛下苟贪生求存,独株松柏愿永插盘古血!”
少帝闻言,转悲从容,曰:“多谢丞相教诲,今社稷败鄙之手,有乖⑨先祖,冀先祖勿怪罪矣,待至黄河,见先祖赎其罪也。”遂畔爬秀夫之躯,秀夫视少帝如此,大笑一声,挥泪堕海,君臣二人,随泪逝海,无怨无悔。 (节选自《陆秀夫之死》)
【注】①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②羸[léi]:衰弱。③胄[zhòu]:头盔。④鞑靼:南宋时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称呼。⑤诮[qiào]:责备。⑥不啻[chì]: 不止,不只。⑦蹷[jué]:同“蹶”,倒下,跌倒。⑧谟[mó]:计谋,策略。 ⑨乖:背离、违背
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故患有所不(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 今人曰(4) 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于生不解意
B.万事莫贵义所恶有甚死者
C.故不为得也陛下贪生求存
D.杀子之身悲泣曰

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 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 ______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 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 _______ 的中心论点; 【丙】文中,陆秀夫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
(用原文语句填空)
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文言文《不死之药》,完成小题。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
【注】①谒(yè):拜见。②中射之士:宫廷中的侍卫官。③说(shuì):劝说。④明:表明。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谒者以入()②谒者曰可()
③臣食之()④死药也()
⑵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食之而王杀臣

A.春冬之时(《三峡》) B.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C.钱帅登之(《梵天寺木塔》) D.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翻译下列句子。
⑴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匠师如其言,塔遂定。(《梵天寺木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辩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阮孝绪传》(节选),完成小题。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à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胤之母周氏②不绵纩
③孝绪之必至颠覆晏诛
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尽归胤之姊”中“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何以都不闻消息? D.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翻译句子。
闻者咸叹异之。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

文言文阅读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连接
B.水皆缥碧:青白色 望峰息心:平和的心态 窥谷忘:同“反”,返回
C.有时日:同“现” 互相轩邈:高大 横上蔽:树木
D.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势竞上:凭依 皆生树:耐寒

翻译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选文甲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势的,《三峡》一文也有一处是写水势的,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句子是:
选文乙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厌倦尘世,向往的思想,他的诗《饮酒》(之五)中“”两句集中体现了这种思想。
选文甲描写富春江的美景时,抓住山的特点,反映出作者的生活情趣;选文乙通过描绘桃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来表现桃源人的生活,反映出作者的社会理想。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第二年),始治(修建)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空中落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共同)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àn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同“嘱”,劝请)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一再,频频)饥,狱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更加猖獗)。则吾与二三子(指诸位客人),虽欲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树林阴(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3)以其书: (4)而吾亭成:
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
(1)……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2)今 天 不 遗 斯 民
翻译下列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___有共通之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