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说明性文章

5G网络的技术"法宝"

①随着用户的期望越来越高,4G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使用的要求,于是第五代通讯系统(5G)应运而生。它的网速最高可达4G的10倍,不到一秒就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

②5G网络技术是什么,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然而,作为5G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有五种"法宝"必不可少。

③第一种是毫米波技术。毫米波技术可以通过提升频谱带宽实现超高速无线数据传播,从而成为5G通信技术中的关键。但毫米波穿透能力弱,且很容易被树叶、雨滴等吸收。

④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引入第二种技术:小基站网络。如果安装多个迷你基站围绕障碍物传输信号,就能形成信号接力。当用户走到障碍物后面时,智能电话会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小基站,使通信不会中断,用户之间能进行正常的通话。

⑤第三种技术是大规模天线。一个4G基站大约有十几根天线,而一个大规模天线基站人约有几百根天线,这将大大增加当前移动网络的容量,发射或接收更多的信号。

⑥第四种技术是波束成形。当蜂窝天线信号交汇在一起时会引起严重的干扰,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通话信号之间就不会相互干扰。

⑦最后一种是全双工技术。全双工技术是指可以双向通信。过去在通话时,通话双方必须轮流说和听,信息的延时长。全双工技术通过双向通信能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使通信效率大幅提高。

(文/马艺菲,有删改)

(1)文中没有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分类别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2)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5G网络技术有五种"法宝",说明5G网络技术已经有了统的定义。

B.小基站网络解决了毫米波穿透能力弱且易被树叶、雨滴等吸收的问题。

C.波束成形技术大大增加移动网络的容量,使通话信号之间不相互干扰。

D.5G网络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是全双工技术,因为它大幅提高了通信效率。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方法 说明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小题。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摘自《环球科学》2011年3月号,有删改)
适量的运动除了可以防止肥胖,使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集中时间更长,还有哪些益处,请依据原文分条概括。
第⑤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在文中的作用是
下列对文章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形成关于运动的正确认识,如:孩子们适度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肥胖,还可以提高智力。
B.这篇文章援用了一些实验事例,虽增强了可信度,但例子过多,如③④⑤段中都用有关老鼠作实验的例子,重复赘余,使文章不够简洁。
C.这篇文章中援用了一些科学术语,如第④段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科学、更准确。
D.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严密,运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如第③段中的“也许”“极为”即属于此。

阅读反映科技生活的文章,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下面材料体现出的共通的科学精神是什么?请你仔细探究简要作答。
材料一: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材料二:随着克隆的深入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谈家桢《奇妙的克隆》)

现代文阅读
㈠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路,在没路的地方
①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②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③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④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⑤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⑥“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⑦“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⑧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⑨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⑩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啊,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⑾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方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2分)

时间
我们
朋友
刚到景点时
(1)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
游览景点时
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2)
游览归来时
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
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力。”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画线词的含义。(4分)
(1)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1)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1)(2)
文章结尾句划线的“这样”指什么?请你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说说你的人生感言。(3分)
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与下列课文哪一篇相似?并说明其相似之处。(3分)

A.《吆喝》 B.《春酒》 C.《走一步,再走一步》 D.《济南的冬天》

(1)相似的课文(填字母):
(2)相似之处:
学贵质疑。读完了文章之后,有同学提出疑问:标题“路,在没路的地方”是否自相矛盾,假如你是李雪峰,你将如何解答? (3分)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小题。
为泥土洗澡
2012年,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在奥运场馆的选址上,英国人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将奥林匹克公园建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
说不可思议,是因为这块2.5平方公里的土地曾被数十年的工业生产严重污染。据调查,这块土地上有很多污染物,像石油、汽油、焦油、氰化物、砷、铅和非常低含量的放射性物质已经渗透到土壤中。
换一种思维考虑,在工业机械高度发达的今天,即使将奥运场馆选址在这种地方,也不必担心。因为解决的办法非常简单,只要动用挖掘机和卡车,把被污染的土壤挖走运到别处,再运来干净土壤把场地回填就可以了。
但是英国人似乎很愚蠢,他们并没有选择这个简单的方法,而是舍易求难,运用复杂方法给这片被污染的泥土洗澡。
2006年10月以来,伦敦市政部门对这块土地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大约3000次的现场调查,制订了详细的恢复生态计划之后,他们在即将修建的奥林匹克公园内,建起了两座土壤修复工厂,开始用泥土清洗和生物降解法对接近100万立方米的受污染泥土进行清洁。有毒的土壤被挖起,运进巨型土壤“洗衣机”,分离掉沙子和碎石,然后清洗,提炼出污染物,在这之后,用超大“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清洗过的土壤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实验室的检测来评估其清洁程度。经过这样清洗的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土地已经完全恢复“干净安全”的标准。据一份测试报告说,被清洗过的土壤即使被小孩不小心吞下都不会有问题。
英国人为泥土洗澡,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这种了不起,不是因为他们的科技手段如今已经如何发达,而是他们开启了一种有关人类对环境欠账的弥补尝试:即不惜代价,让被自己玷污的环境再重现生机。这种做法或许会被看成是天真可笑,其实,这恰恰是被人类忽略的重大责任。
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总工程师萨瑞芙说:“直接把受污染的土壤挖出来运到垃圾场然后填满,这其实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但这种做法在现在的时代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萨瑞芙的这句话,再次告诉我们何谓真正的环保,那并非只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摘自《幸福悦读》2011年第4期)
根据文章,简要概括英国人为泥土洗澡时的具体做法。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二段的作用。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而应是我们人类彻底承认错误,彻底清洗掉我们带给自然的肮脏,使之重新恢复原有的状态。
阅读链接材料一、二,结合文章,你觉得英国人为泥土洗澡的行为愚蠢吗?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漫画

材料二: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①土壤遭受严重破坏,肥沃程度降低,剥蚀情况严重,年流失量大增。②能源的浪费引起气温升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③自然区域越来越小,导致数以千计物种灭绝。④森林面积严重减少,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⑤淡水资源受到威胁,1/4的地方长期缺水。⑥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健康,引发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⑦城市无序扩大,严重破坏环境。⑨过度开发海洋,渔业资源锐减。⑨空气污染威胁人们的健康。⑩极地臭氧洞扩大,北极的臭氧层损失50%以上。

现代文阅读
㈠阅读下面一篇文学作品,完成小题。
世上最辛酸的秘密
楼下的简易房里住着父子俩,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我每次回家,都要经过这间简易房,促使我多看两眼的原因,是我想知道什么人住在这里。
是父子俩,白天他们去捡破烂儿,晚上回来就住在这儿,父亲四十多岁的样子,儿子十多岁吧。更让人心酸的是,他们都有残疾,走路一拐一拐的。父亲驼背,看上去只有一米六的样子,五官像挤在一起;儿子脸相却很好看,和父亲一点也不相像,只是腿脚也不好。
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也收破烂儿,有一辆破三轮车。搬家的时候,我把不要的东西给了他们——旧书旧报旧家具,还有一张小床。我说:“不要钱,是我送给你们的。”
显然,他们很感动。就这样,我们认识了。
男人姓白,是从安徽过来的,因为穷,媳妇嫁过来不到两个月就跟人走了。他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北方,靠捡破烂儿生活。
男人舍不得花一分钱,常年穿着那身破衣服,只有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买身新的。他们在简易房里过年,有人给他们送饺子,我送了单位里发的腊肉,他感激地说:“城里人真好。”
那天,有件事使我大吃一惊。下班回来,邻居突然对我说,老白好像有对象了。我说:“真的啊,谁能看上他啊?”可后来,我还真看到了。
是一个也拉扯着一个孩子的女人,家在本地,有房子,打算和他一起过。老白却不愿意。我有点纳闷儿,去问老白,老白抽着烟,一袋一袋地抽着。他说:“我不敢结婚,一是怕耽误人家,二是我得攒钱。儿子的腿要做手术,得十多万。大夫说越早做越好。我不能让他一辈子一拐一拐的走路。我不能结婚,一结婚,负担就更重了。”
后来,我很多天没有看到老白,我总怀疑他去了外地,因为简易房拆掉了。只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十几万,什么时候可以攒够啊?!
再后来,我听说了一件事,眼泪当时就掉下来。
是我朋友那里出了事。朋友是做建筑的,招了一个男人,没做几天,就从楼上掉下来了,公司要给他治病,他说:“别治我了,我都四十多岁了,赔我点钱,给我儿子做手术吧。”
公司的人不理解,也不愿意给这笔钱。男人哭着说:“求求你们,给他做手术吧,我……我是故意的……出了意外就会赔钱,我想让你们给我儿子做手术,这孩子跟着我不容易;我还想告诉你们,儿子……儿子是我捡来的,我根本就不能生育……”
所有人惊呆了。那个朋友哭了,他告诉公司的人,给他儿子做手术,也要救他!
孩子做了手术,手术后再也不一拐一拐地走路了,可男人仍然是一拐一拐的,父子俩依旧捡破烂儿为生。
过年过节,父子俩就给我的朋友送点玉米山芋过去,他们知道感恩。我的朋友仍然穿梭于生意场上,可是,他忘不了那个秘密。
老白曾说:“这个秘密我不想让儿子知道,因为儿子说我是世界上最好的爹。”老白倾尽所有爱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却不知道,老白不是他的生父。
我和我的朋友都相约着要把这个秘密藏在心底,那应该是世界上最令人心酸的秘密了。
也许真正的爱就是这样:我爱你,不图一丝回报;我爱你,用我的心,用我的命,用我的所有——只要我有。(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作者程青衣。原文有改动。)
文题“世上最心酸的秘密” 是指什么?“心酸”一词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文中老白对儿子的爱表现在哪几件事情上?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其中的两件事情。
请分别说明文中两个划线句子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1)房子是临时建筑,门窗不严,屋子极破,没有床,只有两个铺盖卷。
(2)他们一拐一拐地去捡破烂儿,一前一后紧挨着走。
读了全文,你觉得老白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的结尾一段,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链接材料】出生于1991年的孟佩杰,有着不幸的童年。5岁,生父因车祸去世,生母无奈将女孩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从此,孟佩杰日复一日照料养母刘芳英,任劳任怨,不离不弃。2009年,孟佩杰被距离家乡百公里外的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录取,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继续悉心照料着养母。被评选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我的启发:

(二)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系上“绿色腰带”(9分)
①新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大功告成,穿越流沙的436公里路段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系上了“绿色腰带”,成为茫茫沙海之中的独特风景线。
②10月28日,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石油组织的专家组的竣工验收。(A)
③专家组认为,这项大型生态建设工程,是继塔里木沙漠公路之后,人类治理沙漠的又一重大创举,为今后在沙漠地区大规模进行生态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气象资料表明,沙漠腹地年均降水量只有10.7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却达3806毫米;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9.3摄氏度,夏季最高气温43.2摄氏度;全年约有一半时间为风沙天气,每当大风起时,沙尘腾空,天昏地暗。异常严酷的沙漠环境,不适宜植物繁衍生长。(B)
⑤1994年塔中油田投入开发以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专家们应邀而来,与塔里木石油人共同开展沙漠腹地绿化试验,以改善油田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C)
⑥十多年间,科研人员在西北地区耐干旱耐盐碱的173种植物中,筛选出能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存活的88种植物,栽种于塔中油田周围的沙漠绿化试验区,抽取沙漠地下成水进行灌溉,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随着先导试验的成功,沙漠腹地人工绿洲面积逐年扩大,到今年已达402公顷。(D)
⑦基于沙漠绿化先导试验阶段的科研成果,国家批准立项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从2003年8月16日起正式实施。每年春季,科研人员和大量民工沿着沙漠公路植树造林,到今年4月5日累计栽种红柳、梭梭和沙拐枣等各类苗木近2000万株,钻凿水井110口,敷设各种规格的供水管线20762公里。现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两旁已经建成全长21.36公里、总体宽度72米至78米、总面积3128公顷的灌木林带。
……
题目中的“绿色腰带”是指什么?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整体感知文章后,你认为它应该放在文中A、B、C、D的 _______处。(3分)
因此,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曾被称为“生命禁区”。
认真阅读⑥⑦自然段,然后归纳一下科研人员在改善塔克拉玛十沙漠环境中取得哪些成果。(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