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买米

①家住五楼,像灌煤气、提水(停水时),买米等稍重的活一般都是我的事。但由于我给人家做秘书,工作相对较忙,时间又由不得自己支配,因此经常失职。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②那天上午11点多,妻来电话:"快没米了,下班时买点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③哪能再忘掉呢?唉!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为了不劳烦妻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然后拿起电话向一个牵头聚会的朋友撒谎:"领导交了急差,耽误不起,咱们友谊天长地久,下次再会!"辞掉饭局后,我颓然靠在椅子上,为刚才自己说谎而内疚,想不到一向崇尚诚信的我说起谎来竞也险不红心不跳不结巴不用打草稿。

④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噢!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⑤我急忙整了整桌上的报纸、文件和各种资料,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伶伶地停在那里。

⑥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微痛,又极不舒服,直令我疑是上天对我先前说谎的惩罚。

⑦到商城附近一家米店,我喊一声"买米啦"。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老板,买袋装米还是零称?袋装米五十斤装,与五十五元一袋的浦城香米,也有四十八元一袋的本地米,零称自己选……我说:"我家楼高,扛五十斤太累,还是称三十斤本地米吧!""好!" 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四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末了补一句:"老板,看一下秆,不少您一两。"我递上一张百元面钞:"算了,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叠零钱:"老板,数一数,七十二元,不少您一分!"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进风雨之中。

⑧回家后,我脱下外衣,然后吃饭。妻说:"你外衣沾了许多米糠,我拿去洗了,袋里的钱物放在茶几上,自己整吧!"饭后,我泡一杯"铁观音",愜意地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呷茶,顺便整理物品,却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十元,连数三遍都是八十二元。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元钱,他上午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妻说:"急啥?现在雨大,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十元钱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去了",便下了楼。

⑨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很是古怪,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我说:"老板,你搞错了!"他有点结巴:"什﹣﹣什么?"我说:"你找了我八十二元,多了十元,呶,还给你。"我将十元钱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复杂得让我捉摸不透。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轻声说:"给您!"我一愣,推回他的手:"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一块钱,又何必送回十块呢?"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店主涨红了脸,半响才憋出一句话来:"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秤!"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原来如此﹣﹣

⑪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看看雨不大,干脆关了雨伞,任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文/周亚鹰,有删改)

(1)请梳理米店老板的心理变化过程。

平静→     →不安→   

(2)认真品读第⑦段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四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店主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这一简单动作,为什么要强调"反复三四次"呢?

(3)试分析第⑥段描写雨景的表达效果。

(4)有人认为第⑩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5)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对市场上出现的短斤少两、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请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链接材料】近日,西班牙国家警察总局捣毀了该国一座假冒奶粉包装厂,据警方消息称,制假者在波兰一个网站上批发假冒奶粉,然后在西班牙进行分装,根据客户需求冠以不同国际知名奶粉品牌包装,并计划销往国外。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内容主旨 句段分析 环境描写 人物分析 记叙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留一点空白》
留一点空白
⑴留白,指在艺术创作中故意留下的空缺,它给予了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也给予了舒展的空间。人生何尝不应该留白?时刻留一步退路,同样给予了自己灵活舒展的空间。留一点空白,是一种做事技巧,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应该学会留一点空白。
⑵留一点空白究竟代表着什么意义?它是指为人处世时,话不能说的轻易,事不能做的绝对。它有时代表着一条后路,一个空间。
⑶给自己留一点空白,人生路上就会更迂回也会更简单。在新闻媒体上,我们时常能够了解到一些赌徒倾家荡产的故事。这便是不给自己留一点空白,将所有的资本全部投入其中,一旦失败再无退路可言,从此一蹶不振。不留一点空白,失去了灵活性,将一条路走到底,往往只有碰壁。人生路上曲折不断,磨难不断,所以我们更需要迂回的人生路。走之前,给自己留一条能够放心后退的路,往往能够灵活的迂回,往往能够走的顺利。
⑷给别人留一点空白,同样也是给自己留了一点空白。中国古代就有言“杀人不过点头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如此可见,从那遥远的时代中,给别人留一点空白的理论就已经得到了认同。在自然界中,这个道理同样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狼永远不会将羊吃完,是为什么?就是为了给羊留一条生存之路,同样也给了自己一条生存之路。现实生活中,我们同样也要做到,不能盯着眼前的而忽视长远的,给别人留一点空白,就是为自己留一点空白。
⑸会留一点空白固然重要,会在恰当之时留一点空白更重要,要有着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做事不绝对,如果事事都不绝对了,难道不同样也是一种绝对吗?留白本来就是一种让自己更灵活的处事方式,但是若因此而丢失了原则和本心,那我宁愿不留一丝空白。看清事实,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留一点空白。
⑹留一点空白,有时候需要给自己留白,有时候需要给别人留白,它帮助我们巧妙的走一场人生。在注意留一点空白的同时,同样也要保持清醒和原则,留一点空白固然好,但是也要给留一点空白留一点空白。

阅读下文
农妇
⑴每天睁开眼睛,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⑵记得幼年写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会再来的,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
⑶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⑷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的书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⑸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⑹我说:“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⑺他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成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墨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⑻我大喊:“这些人都是人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⑼“你有权评定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⑽“但是,我年纪大了。”
⑾“我70岁那年,拟完成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⑿“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⒀“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⒁“对他来说,这14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记录。”
⒂“没有,他也承认过去的14年是空白的,真正的空白。”
⒃“为什么?”
⒄“依旧熙熙攘攘、推推挤挤的生活,14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⒅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我呆了。
⒆他拖着我走进他的厨房,说:“来,让我们谈谈目标问题,烤鸡腿香味诱人,边吃边谈,并不浪费时间。
(选自《意林》)
结合语境,说一说划线词“白卷”的含义。
“我”向84岁的老学者提出了怎样的困扰?
针对“我”提出的困扰,老学者给“我”的答案是什么?
在文章第⑻段,“我”为什么“大喊”?
下面给本文提供了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并充分说明你的理由。
①《时间》②《一次拜访》

阅读《出人头地多吃牛肉》
①多吃牛肉,可以在工作中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与斗志。只要有人问,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吃什么好呢?我就会推荐他们吃牛肉。
②多吃牛肉,会让你在事业上充满战斗力。牛肉食物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是100%吸收,任何动、植物的营养没法与牛肉相比,所以,国外有“吃一块牛肉,抵得上一天的营养”的说法。就是单纯从营养学的角度讲,吃牛肉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③我进修的是历史学,当初,我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古代,吃肉是统治阶级的专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普通老百姓很少吃肉,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资格和官员一样吃肉。
④从某种意义上讲,吃肉与否,表明你的地位高低。
⑤近现代史中,亚洲落后、挨打,受欧洲列强的欺凌,也被人们称为食肉民族对食草民族的侵略。直到今天,我们放眼世界,就会发现:凡是吃肉多的国家,都是强盛的国家。民族、个人同样如此。
⑥有人也许要追问,为什么吃肉多就强盛呢?有人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
⑦在非洲大陆内部,有两个相邻的部落——马沙伊族和吉克犹族。面对的气候、地理条件完全相同,但是,马沙伊族人习性粗暴而好斗,吉克犹族人温和而友善。科学家们百思不解,到两个部落实地调查。花费了几个月时间,他们终于有了结论:好斗的马沙伊族人是以肉类、猪血、脂肪等为食物,和善的吉克犹族人则是以蔬菜为食物。其实,不只是人,动物界中,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也有趋向。
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更是弱肉强食。谁有能力,谁有进取心,谁就有机会脱颖而出,吃肉的人成为领导者也不足为奇。所以,我劝想出人头地的年轻人,多吃牛肉。
作者推荐要多吃牛肉的原因有哪些?
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⑴牛肉食物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而且是100%吸收。()
⑵在非洲大陆内部,有两个相邻的部落——马沙伊族和吉克犹族。面对的气候、地理
条件完全相同,但是,马沙伊族人习性粗暴而好斗,吉克犹族人温和而友善。
选文第⑦段划线词语“此”,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选文第③段首句“我进修的是历史学”删去行不行?请结合全文内容说出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
盲人玫瑰徐福元
①齐先生是个盲人,在自家的大门口,却栽培着令人惊羡的几丛玫瑰。年年岁岁,燕子来时,花开东墙。玫瑰开放的日子,也是齐先生最快乐的日子。因为有流水似的人群,在花丛旁驻足,他细听人们赏花品评。
②两个姑娘为一朵花的颜色,正在进行一场小小的争论:“你看,这朵花是胭脂红。” “不对,应该是绛豆红。”“胭脂红!”“绛豆红!”
③双方争执不下,只好请齐先生裁决。
④齐先生一笑,款款说道:“你们俩说得都对,又都不对。就这朵花的花瓣里外来说,里面是胭脂红,外边是绛豆红。就这朵花的上下来说,下边是胭脂红,上边是绛豆红。从整体效果看,应该算霁红。花朵的颜色,又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晴天的时候,可借用瓷器上的郎窑红。雨天的时候,又像矾红。早晨和晚上又不同,早上阳光一照,桔红中带桔黄,这桔黄中又掺进些炒米黄;晚上夕阳西下,这绛豆红中又揉进了冈比亚红。太阳落山了,冈比亚红又变成茄皮紫了。”
⑤两个姑娘听直眼了,他是盲人吗?
⑥渐渐围上一小群人,七嘴八舌,又开始研讨叶子的绿。最后,还是请齐先生点评。
⑦齐先生不紧不慢,用手摸着带倒刺的玫瑰枝条说道:“要说绿,先要说黄;惊蛰过后,酱黄色的枝条开始泛绿,这时的绿是豆绿,颜色有些暗,有点清淡含蓄。慢慢绿意渐浓,变成粉青。到了春分,就有了苹果绿底子上洇出了柳叶绿。柳叶绿并没有走下去,却向着秋葵绿转弯了。清明时节,星星点点的就冒出绒绒叶芽,颜色是米汤黄,一天一个样,变成鹅黄。谷雨以后,叶子一天几变,才由孔雀绿变成瓜皮绿。一直到现在才定型,叫翠青绿。一片叶子与另一片叶子,绿得不一样,有深浅相别。一片叶子,阳面与阴面也形象各异。就说我摸着的这片叶子,阳面可以叫豆瓣绿;背后呢,只能算是郎窑绿。”
⑧一个盲人,对颜色的判断,如此准确、细微、精致,有人“啧啧”折服,也有人不解地问:“您双目失明,怎么会甄别各种颜色呢?”
⑨齐先生大笑,指着眼前一群人,“有多少人像你们一样,一年一年,一拨一拨,经过我的门口,观花、赏花、谈花、议花、论花、评花、品花?!我眼睛是看不见,可我耳朵灵啊。你们看到了,就如同我看到了,我在借你们的眼睛看啊!”
⑩人群中不免唏嘘:种花人竟不是赏花人!
11齐先生却淡然一笑:人生如花,次第开放;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主旨。

文中写两个姑娘的争论和一小群人的研讨有什么作用?

“齐先生一笑”、“齐先生大笑”、“齐先生却淡然一笑”,文中多次写到了齐先生的“笑”,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样写体现了齐先生什么精神风貌?

齐先生的笑
精神风貌
一笑

大笑

淡然一笑


文章结尾齐先生所说的“种花人又何必是赏花人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百字左右。

阅读下文
大有作为的蓝藻
①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绿色植物是什么呢?地质学者说,这是蓝藻。在南非的古沉积岩中,人们发现一种蓝藻类化石,据测定距今已有34亿年了。古代蓝藻的样子和现代的蓝球藻有点相似,这说明,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②蓝藻的出现,在植物进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蓝藻含有叶绿素,能制造养分和独立进行繁殖。现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物界是多么丰富多彩啊!百花盛开,万木争荣,这生机盎然的景象,都是由低等的藻类经过几亿、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而来的。
③在自然界里,蓝藻分布很广,是繁殖力强的水生植物,在淡水、海水中,岩石、植物体上都有它们的踪迹,甚至在冰天雪地,高温的泉水里,也都能生存。
④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原来这是蓝藻耍的把戏。蓝藻里的红色素能随光线条件的不同,产生从红到紫的美丽颜色。英国一个古战场上的一座纪念碑,是纪念阵亡将士的,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⑤蓝藻是最耐高温的藻类植物。(A)有种蓝藻,在水温达89℃的温泉水中,照样能正常生长和繁殖。据说,这种蓝藻的结构特殊,它的细胞内的物质,凝固点高于89℃以上。
⑥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固氮蓝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合成氮素化合物,不断地释放出来。它在死亡分解以后,释放出的氮素化合物就更多了。
⑦如果把固氮蓝藻放在稻田里大量繁殖,通过它们的固氮作用,就能把原来水稻不能利用的空中氮气变成能利用的氮肥,这样,在稻田里就有了一座小型的“天然氮肥厂”。据估计,(B)地球上固氮蓝藻每年从空气中可固定纯氮1000万吨左右,相当于5000万吨硫酸铵所含的氮素,它的功劳可大哩!
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稻田中繁殖固氮蓝藻中的固氮鱼腥藻,获得了水稻增产24%的效果。人们把这种固氮鱼腥藻命名为“万年肥”。因为蓝藻从空气中获得的肥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这是固氮效率最高的一种了。
⑨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选自《中国地理教学参考》有删改)
这是一篇以蓝藻为说明对象的科普说明文,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特点
科学依据
历史悠久


1881年,有个水手在格陵兰岛海岸看到一片积雪在几小时里变成了猩红点点的雪。
种类很多
地球上已知的蓝藻约有2000种,其中具固氮能力的就有100多种。

在印度,科学家在稻田中繁殖了另一种叫管链藻的固氮蓝藻,固氮效率更高,使水稻增产2.7倍。

细读下面两个句子,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品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⑴地球上至少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生命孕育了。

⑵每逢阴雨天气,碑石四周常常泛出殷红的“血迹”,这是附近地面上的蓝藻在“显灵”。

选文(A)(B)两处划线句子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有何不同?(3分)

文章结尾说“蓝藻真是一种大有作为的生物肥料”,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其原因。(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