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阅读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 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 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①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②君子:指李白。③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④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⑤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

(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诗歌炼字炼句 诗歌意境鉴赏 诗歌思想情感 诗歌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理解(共36分)
(一)阅读欧阳修的《别滁》。(5分)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滁即滁州,欧阳修于1045年八月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州,在滁州做了两年多的地方官。1048年,改任扬州知州,这首《别滁》诗就是当时所作。
从一、二两句中能看出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3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嗔(chēn):嫌怨。
诗歌一二两句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图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述。

三四两句“莫嗔”、“却喜”表达了山农怎样的心情。

阅读杜甫《晓望》。(5分)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作赏析。(3分)
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阅读杨巨源的《城东早春》。(6分)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时段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想像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他怎样的情趣?(2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请赏析“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的妙处。
如果把“归雁洛阳边”一句中的“归雁”改为“归燕”,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