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士革剃刀
王方晨
老实街居民,历代以老实为立家之本。学老实,比老实,以老实为荣,是我们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的人生训练。生活在老实街,若不遵循这一不成文的礼法,断然待不下去,必将成为老实街的公敌。
可是,对刘家大院陈玉伋的遭遇,我们至今感到极为迷惑。
陈玉伋从外乡来,租了刘家大院两间房,开的是理发铺。他剃头走的完全是理发的老路数,按捶拿剃,干推湿剪,给人整得利落无比,钱却一分不肯多要。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没用电的。没用电,可是用人了呀。人喝了水,吃了粮,租了房,一站就大半天,力气工夫岂是白来?显然,此人够老实。
然而在我们的记忆中,最当得起"第一"的大老实,是左门鼻。
左家以前是民国时期莫大律师家的马夫,莫家去台湾前将大院赠予左家,然而,左门鼻多年来却不将莫家大院据为己有,而是将它维护成原来的样子,等候着莫家人回来。他在家开小百货店,说不准开了多少年。我们都爱来他家买东西,比别家便宜,有时候不赚钱,他也卖,他说店是开在自己屋,不像人家还得交房租。他是个光头,留光头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自己给自己剃。和左门鼻朝夕相伴的,是一只叫"瓜"的老猫。
陈玉伋入住刘家大院和理发铺开张,左门鼻都去帮忙。小百货店没有人,没关系,从没丢过东西。陈玉伋的理发店开张不久,名声就传播了出去。特别是那些中老年街坊,非常喜爱他的手艺。最初来让陈玉伋理发的多是老实街的人,没出几日,附近街巷都有专门寻了来的。自然会有人向左门鼻子问路,左门鼻都热情指点:"您可问着了!前面就是。"
下午有段时间,小百货店总显得特别清静。左门鼻从店里往外望,不时看到理完发的人从陈玉伋理发铺里清爽爽走出来。不看倒还好,越看越觉得头上像生了虱,长了根根芒刺。左门鼻烦躁不安到天黑,就带了自用的那把剃刀,去找陈玉伋剃头。剃完头,他要把剃刀送给陈玉伋,算是理发铺开业的一份贺礼,而且,老实街来了陈玉伋,他还要自己给自己剃头,像是说不过去。陈玉伋迟疑地收下了。可两天后的晚上又还了回来,还给剃刀配了一个牛皮虾匣子,并告诉左门鼻说:"这是个大稀罕物,有一个外国名字,叫'大马士革剃刀'.这剃刀是乌兹钢,造这钢可是秘密。这刀是绝版的了,多少年来,我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那天眼拙,没看出来。君子不掠人之美,这样的好东西陈某人断不敢收。"左门鼻执意再送,老陈登门再还。这事很快被我们老实街的人传为佳话。
日子安宁如常。直到有一天,左门鼻的老猫"爪"被剃得光溜溜,像个怪物。
"谁能把毛剃这么光?从头到尾,耳朵眼儿里,脚爪缝儿里。呶,眼睫儿也给剃掉呢!"众人议论。
光身子老猫蜷缩着躲起来,被众人发现后在老实街上一路狂奔,坠河而死。我们觉得这简直就是老实街百年未有的耻辱。左门鼻追得气喘吁吁,还没赶到老猫落水之处,就走不动了。往地上一坐,看着流水,痛心疾首说:"爪,你就不能等我一等?你若为人,也是我这年纪,你就这样生生把我撇下!"
是谁让老猫蒙羞,也是让我们老实街居民蒙羞?能把一只猫剃得如此之光的,究竟是怎样一只魔手?我们一直都在猜测那个卑劣的凶手。似乎有巨大的隐忧如同阴云压在我们每个人头上。
老实街上最有资格为虐猫案充当判官的,是左门鼻。然而在虐猫案发生后的三天里,是左门鼻第一个踏入陈玉伋理发铺。他在那里剃了头,走到街上,好像从来没有什么猫不猫似的。但,从此陈玉伋常常一个人整天坐在冷清的店里,两臂下垂,好像两只受伤的翅膀,整个身子也像是被什么绳索紧紧捆成了一根芦柴棒。
一个月后,陈玉伋离开了老实街。临走前一天的深夜,他来到莫家大院请左门鼻给自己剃了光头。他回老家不久就去世了。
后来,老实街拆迁。一个捡破烂的老汉从莫家大院的废墟里翻捡到一只精致的小匣,里面是一把剃刀,刀刃上沾了根纤细优美的猫毛。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主要讲述老实街的左门鼻与陈玉伋两人围绕大马士革剃刀发生的故事。
B.剃刀是左门鼻与陈玉伋友谊建立和崩塌的见证,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C.陈玉伋离开老实街是因为他自己做了"不老实"的事,成了老实街的公敌。
D.小说结尾暗示给老猫剃光毛并想嫁祸、逼走陈玉伋的是莫家大院的左门鼻。
(2)简要分析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小说结尾关于"谁是虐猫真凶"的暗示似乎出人意料,但前文中已有多处铺垫。试找出两处并简要分析。
(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陈玉伋的形象。
课文阅读。《化石吟》是一首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这里是的意思。
简要地分析一下这首诗前后照应的特点。
诗的一二两节采用问句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根据课文内容以及生物课、课外获得的知识回答: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划分诗句最后一节的朗读节奏。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我想,秋天是 A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秋天是 B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秋天是 C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秋天是 D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秋天更是 E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严峻,丰盛,勤勉,忠实,明净”这五个词是从文中空白处A、B、C、D、E抽取出来的,你能否根据语段内容,将它们一一归位?
ABCDE同为写秋,本语段与课文《秋天》所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课文《秋天》是
;本语段是。本语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其作用是
。试为本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把文中加点的“更”字去掉,会使文章更顺畅,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填空、简答。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诗集等。
为什么说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诗中刻画了哪几幅生动鲜明的画面?试为它们各拟一个小标题。
答:⑴⑵⑶诗歌写出了秋天什么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味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2)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把诗歌扩写成一个优美的散文片段。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本文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说说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1)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2)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3)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划线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兼容四季”
“自己的个性”
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