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物质的燃烧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 
   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 
| B. | 
   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 
| C. | 
   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 D. | 
   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 
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中,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常见的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 B.矿石粉碎 | C.酒精挥发 | D.煤炭燃烧 |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产生CO和CO2,且反应后测得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10% | B.20% | C.30% | D.40% | 
t℃时,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a g无水硫酸铜,恢复至原温度可析出b g硫酸铜晶体。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剂的量不变,颜色不变 | 
| B.b g硫酸铜晶体中含硫酸铜的质量大于a g | 
| 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解度变小 | 
| D.(b-a)g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质量 | 
右图表示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过程,某变量y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 B.产生氧气的质量 | 
| C.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 
右图中,①、④是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 B.④变红,②不变红 | 
|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