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H、C、N、O、Ca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空.
(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 ;
(2)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是 ;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4)有毒且能作为气体燃料的氧化物是 ,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 ,它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17年12月18日,南通地铁正式开建,标志着南通进入“地铁时代”。
(1)地铁列车车体大量使用的镁铝合金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镁铝合金的优点是 。
(2)地铁建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铁。工业炼铁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地铁信息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导纤维和电子芯片的关键材料分别为二氧化硅(SiO2)和晶体硅(Si)。将二氧化硅转化为硅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地铁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浆以及机械漏油等,都会对水体产生污染。使用活性炭可对污水进行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5)为确保消防安全,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6)地铁施工工程车的尾气中含NO、CO.尾气经过如图2所示催化转化后,可实现达标排放。写出单质X的化学式: 。
硫酸亚锡(SnSO4)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该物质易与氧气反应而变质。实验室模拟工业上制取SnSO4的一种实验方案如下:
(1)SnCl2由Sn与盐酸反应制得,同时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Na2CO3俗称 。
(3)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4)用已知质量分数和密度的浓硫酸配制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为 。
(5)反应2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从反应2所得溶液中获得SnSO4晶体的部分操作须在隔绝空气条件下进行的原因是 。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下表为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元素名称 |
氢 |
氦 |
氧 |
氟 |
钠 |
硫 |
元素符号 |
H |
He |
O |
F |
Na |
S |
原子结构示意图 |
|
|
|
|
|
|
①表中氧原子的核电荷数x=
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具有的电子层数。上表所列的6种元素中,位于第一周期的元素有 种。
③氟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
④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该化合物为 。
(2)如图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示意图
现有一包不纯的 Na2SO4固体,可能含有Fe(NO3)3、CaCO3、NaC1、MgCl2、Ba(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得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
(2)取固体A,加入足量稀HCl,固体完全溶解,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一定含有 。
(3)取少量滤液B.滴加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则原固体一定不含 。
(4)另取少量滤液B,先滴加过量 溶液,静置,再滴加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原固体还含有NaCl。
盐城盛产海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市场购到粗盐,带回实验室进行提纯。
(1)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 g,若用粗盐配制上述溶液,则所配溶液中NaC1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探究活动:以NaC1为原料可以制取金属钠。兴趣小组同学认为Na是活泼金属,能与CuSO4等盐溶液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
[提出问题]Na与CuSO4溶液反应,是否有Cu生成?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Ⅰ.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
Ⅱ.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
Ⅲ.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Na在煤油与溶液交界处上下来回振动,表面产生气泡,逐渐变小直至消失。
(2)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有蓝色絮状沉淀和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3)打开活塞,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尖嘴管口处,气体被点燃。
[查阅资料]①Na通常存放在煤油中 ②煤油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③2Na+2H2O=2NaOH+H2↑ ④Cu(OH)2CuO+H2O
[实验分析]
(1)根据上述信息,可获知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 (答出一点即可)。
(2)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 (填数字序号)。
①便于添加CuSO4溶液
②收集气体
③防止压强过大冲开活塞
(3)对于产生的气体,有些同学猜想是H2,有些同学猜想是SO2.小组同学经过讨论,排除了SO2,理由是 ,经过进一步实验,确认气体是H2。
(4)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渣滴加足量稀硫酸,滤渣完全溶解。写出滤渣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一个即可) 。
[实验结论]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
[实验反思]Na与CuSO4溶液反应无Cu生成,原因可能是 。
[定量分析]另取一定量上述CuSO4溶液,完成下列实验。利用数据,计算无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滴入的酚酞溶液质量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