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D属于金属氧化物,M是一种常见的酸,N是一种黑色固体,G是金属单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M 。
(2)写出②的反应类型: 。
(3)写出③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一条生活中G的常见用途 。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2SO4,CuSO4,NaOH,BaCl2,Mg(NO3)2,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3)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一定不含有 。
草酸(H2C2O4)是一种酸,易溶于水。
(一)草酸的化学性质
(1)草酸溶液的pH 7(选填“>”“<”或“=”)。
(2)草酸溶液中加入石灰水,生成草酸钙(CaC2O4)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CaC2O4热分解探究
资料:CaC2O4 CaCO3+CO↑
兴趣小组称一定量的CaC2O4固体,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一:先通入N2,再加热相应固体,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缓缓通入N2至试管冷却。
(1)装置B增重6.6g,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C中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反应生成CO。
实验二:取出实验一后装置A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按图①﹣③进行实验。
(3)②中温度升高,则剩余固体中含有 ,③中产生2.2g气体。
(4)将③中溶液蒸发得CaCl2固体22.2g。
结论:(1)取用的CaC2O4固体的质量为 g。
(2)本实验中CaC2O4分解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O2,可选用发生装置 (选填序号)和收集装置D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C相对于B的优点是 ,CO2可用装置E收集,理由是 。
(4)实验室用FeS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S.H2S是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制取H2S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中“防倒吸装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
③NaOH溶液的作用是 。
有一份铜锌合金粉末样品(设只含铜、锌),为认识其组成等,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参与并完成有关计算:
(1)取样品20g和足量稀硫酸充分混合,待反应完全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得其质量为13.5g。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2)再取三份不同质量的样品,分别加入到三份100g相同浓度的硫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样品的质量/g |
10 |
20 |
30 |
生成气体的质量/g |
0.1 |
0.2 |
0.25 |
试计算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某兴趣小组对氨气(NH3)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回顾】(1)按图1所示,在小烧杯A中盛有少量浓氨水,小烧杯B中盛有少量含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几分钟后,B中溶液变红,原因是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进入溶液中产生了 (填离子符号)。若取少许B中变红后的溶液在试管中加热,你认为溶液颜色会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2)图2是该小组对图1装置的改进,和图1相比,其优点有 (任写一条)。
【提出问题】氨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图3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步骤1:按图3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
步骤2:在干燥的烧瓶内充满氨气,塞上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少量水)的胶塞,把玻璃管插入烧杯的水中。
步骤3: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填具体操作),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完毕,向烧瓶内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将其转化为可用作氮肥的(NH4)2S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拓展】实验后请教老师知道,氨水中的NH3大部分与H2O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则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H2O、 、 (都填化学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