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 2后残留废液.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我们共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甲同学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化学式).
【査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①甲同学取少量CaCl 2溶液和废液分别加入到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做对比实验,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甲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你认为甲同学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拓展与应用】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全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说明:NaHCO 3饱和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氯化氢气体;装置气密性良好;其他连接装置略)
实验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 。
(2)用A、C装置制取氧气,所需药品是 。
实验二:制取较纯净的CO 2并探究其性质
[药品准备]将30g质量分数为36%的浓盐酸稀释为9%的稀盐酸
(3)计算加入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0g/cm 3)
(4)配制稀盐酸时所需仪器有 (填序号)。
①量筒 ②玻璃棒 ③蒸发皿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托盘天平
[操作步骤]
步骤一:在A装置中加入足量石灰石,依次连接A、B、C装置,再向A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经检验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二:待A中反应停止后,拆下C装置,再将D装置与A、B连接,关闭活塞K, (补全实验步骤),在D中收集实验所需的较纯净的CO 2。
步骤三:打开活塞K,用一支50mL注射器从D中缓慢抽取20mL CO 2,关闭K,再抽取20mL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溶液,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器的针孔,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 。
[问题交流]步骤一中能充分证明A、B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净的可靠方法是 。
[后续探究]……
取一定量的硫酸铵固体于烧杯中,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7.1g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请计算:
(1)生成氨气的质量。
(2)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查阅资料]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
实验一:取一定量白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由此小明得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讨论交流]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其结论不一定正确,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二:为进一步确定白色粉末成分,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Ⅰ:取实验一中的上层清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 |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
步骤Ⅱ:取步骤Ⅰ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
|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
[实验结论] 综合以上探究, 同学们通过讨论确定了白色粉末的组成,其可能的组成有 种情况。
[反思评价](1)步骤Ⅰ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2)下列物质能替代步骤Ⅱ中酚酞溶液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填序号)。
①石蕊溶液
②氧化铜
③二氧化碳
④硫酸镁溶液
⑤稀盐酸
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A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C装置进行氧气性质实验时,水的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到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用E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H2
B.CO2
C.O2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由该实验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
(2)图2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A中白磷不燃烧,B中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图3是蒸发食盐水的实验。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