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酒精   

蒸馏水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2)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比硬纸片的低。

(3)

在如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

②蜡烛火焰a   (填"先于""后于") b熄灭。

现象②的原因是:CO 2不助燃;   

(4 )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CO 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   

(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   

(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请在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物质名称


熟石灰


化学式


N 2



构成物质的微粒符号




K +、SO 4 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环保组监测到一湿法冶铜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硫酸和硫酸铜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给冶铜厂提供处理废水的参考,环保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废水3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分析计算:

(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300g该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

(3)该废水中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  、维生素、无机盐和水.α﹣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之一,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试计算:

(1)α﹣丙氨酸的化学式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为  

(2)α﹣丙氨酸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17.8gα﹣丙氨酸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g.

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

(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  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

(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2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3

2

NO

2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  

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3,但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  

2的共识。

333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3却能跟Cu反应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