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1) |
用玻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
酒精 , 蒸馏水 。 |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 2) |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 比硬纸片的低。 |
(3) |
在如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 ②蜡烛火焰a (填"先于""后于") b熄灭。 |
现象②的原因是:CO 2不助燃; 。 |
(4 ) |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
①烧杯底部变黑; 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
CO 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 。 |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 。
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根据题设信息和查阅的资料推测猜想二的物质可能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 ;稍后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3)装置C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A、B的装置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
(4)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
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厨房中的铁锅容易生锈,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水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经检测,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中含有铜、锡等金属,某同学为探究铜、锡与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稀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
实验操作 |
|
|
|
实验现象 |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
无明显现象 |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
实验结论 |
铁、铜、锡的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为 。 |
||
[查阅资料]锡元素(Sn)的常见化合价是+2价。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三的试管中锡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m克AgNO3、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仍为m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多选)。
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西藏芒康县通过晾晒盐井水提取粗盐的生产方式历史悠久。粗盐溶液过滤后仍含有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某化学拓展实验小组欲探究粗盐样品中可溶性杂质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实验分析]
(1)步骤①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2)步骤③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认为步骤③中不需要加入足量稀盐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同意”或“不同意”),请说明原因 。
(4)根据以上实验信息,实验小组得出结论:此粗盐样品中含有的杂质是 。
实验室现有稀硫酸、稀盐酸、石灰石、锌片等药品及相关仪器,请结合如图的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如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欲用装置F收集氢气,应该从装置F的 (填“a”或“b”) 端通入气体。
(3)某气体只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不能具有的性质是 (填序号)。
A.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4)若用如图中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城市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如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
(1)在自来水厂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a池的作用主要是 (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在处理过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并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4)在投药消毒步骤中所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5)水资源短缺会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请举出一种节水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