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Na2CO3和NaHCO3有很多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它们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气体。某学习小组对它们的鉴别方法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

【查阅资料】(1)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两种氧化物。

(2)Ca(HCO32可溶于水。

(3)通常状况下,NaHCO3是一种白色晶体,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生成NaHCO3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用酚酞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猜想二: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

猜想三: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猜想四:可用CO2气体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一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探究】请你与小组同学一起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分别取少量的Na2CO3和NaHCO3

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热Na2CO3时,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加热NaHCO3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

分别取少量Na2CO3和NaHCO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两支试管中均产生了白色沉淀

猜想三

不正确

实验3

往盛有饱和Na2CO3和NaHCO3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观察到  

猜想四

正确

【问题讨论】

同学们对实验2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本质原因是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石灰水与NaHCO3溶液也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拓展应用】

除去固体Na2CO3中混有的少量NaHCO3,可用的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古人将黄金拉成极细的丝,压成薄片,制成装饰品,是利用金具有良好的  性.

(2)生铁和钢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  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能也有所不同.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MgCl2、CuCl2的废液中,反应后过滤.

①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  

②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煤燃烧产生的  排放到空气中会引起酸雨,请写出一条酸雨的危害: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  (填一种)

(2)近日,“共享单车”入驻盘锦,骑自行车出现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可以减少  (填物质)的排放

(3)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已知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现有一包铝和氧化铝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3g氢气。

(1)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混合物中铝的质量。

(2)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有34.2g硫酸铝。计算原混合物的质量。

如图所示,某活动小组为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设计并进行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等体积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和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全部加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1)B中的短导管可使集气瓶内外的气压保持一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2)以上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根据哪些现象能判断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实验还能验证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什么性质?

(3)实验后,从A中锥形瓶内取出适量溶液,倒入试管中,设计实验证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名同学为验证铝、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别设计方案,所用试剂如下:

甲同学:铜丝、银丝、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乙同学:铝丝、铁丝、银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丙同学:铝丝、铜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银溶液

(1)甲同学的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明原因。

(2)乙同学要用稀盐酸验证铝、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将废液倒入同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  。滤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