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
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应迅速用锅盖盖灭 |
| B. |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
| C. |
图书资料着火,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
| D. |
打开香水瓶盖可以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
为解决温室效应加剧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化合物甲可能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 B.I、II、Ⅲ中都消耗了二氧化碳 |
| C.循环过程中不需要吸收能量 | D.涉及的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化学实验中常常出现“1+1=2”或“1+1≠2”的有趣现象。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 A.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 |
| B.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 |
| C.在1g 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g氯化钠饱和溶液 |
| D.1g硫粉在1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 |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 B.转化观:升高温度可以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 |
| C.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
| D.结构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不同,其化学性质不同 |
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粒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还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的“异常”现象。推测该气体可能是
| A.氢气 | B.二氧化硫 | C.二氧化碳 | D.一氧化碳 |
2013年我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最轻的材料——“碳海绵”。“碳海绵”具有高弹性和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碳的一种单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海绵”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
| B.高弹性和强吸附性属于“碳海绵”的物理性质 |
| C.“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石油泄漏 |
| D.“碳海绵”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