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某同学利用如图1微型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
单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制取的气体收集在集气管中,将红磷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放进集气管,塞紧塞子,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其部分性质。
①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C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③请在D中简要补画出CO2的收集装置图。
④要证明在E装置中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应选用的试剂是 。
(3)取12.5g石灰石于装置A中,向其中加入100g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杂质不参加反应),A中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08.1g,请计算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拆开发热包倒入凉水,就能享用美食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粉。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1)小明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写出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 ;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小明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发热包上的安全警示图标有“禁止明火”,其原因可能是 。
(3)小明向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稀盐酸,并对产生的气体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明认为该气体可能是:a.H2; b. ; c.CO2和H2的混合气体。
[实验设计]小明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验证]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丁装置中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c正确。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 (填“能”或“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
[总结与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明做出如下反思:
A.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做发热包的发热材料
C.使用后的发热包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仪器②的名称是 ,该仪器的主要作用是 。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程式 。
(4)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
向盛有100g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过滤、烘干并称量沉淀的质量。该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滤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计算原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3)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常用于制备阿司匹林。请根据其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杨酸是由 种元素组成。
(2)一个水杨酸分子中共有 个原子。
(3)水杨酸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4)13.8g水杨酸中含有氧元素的质量是 g。
可燃冰的外观像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③C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的A~E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根据题设信息和查阅的资料推测猜想二的物质可能是 。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成蓝色,证明甲烷燃烧产物中有 ;稍后观察到B、E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 成立。
(3)装置C的作用是 ;实验过程中A、B的装置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
(4)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 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