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小组用图1装置制取氧气。
①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浸没在液面以下的原因是什么?
③若用B装置收集氧气,请将B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若氧气已收集满,可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2)已知甲酸(HCOOH)具有挥发性,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用图2微型实验装置制取CO,然后用CO还原Fe3O4,并检验气体产物。
①氢氧化钠固体的作用是 。
②写出B中Fe3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将20 g 碳酸钙加入到盛有100 g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后烧杯中有固体剩余物,且固体剩余物和溶液的总质量为115.6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反应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用铜块制成铜片、铜丝利用了铜的 性。钢铁制品容易发生锈蚀,在其表面涂油漆的防锈原理是 。
(2)把两块大小相同且洁净的铁片、铜片分别投入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请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3)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划,纯铝上留下明显划痕。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4)自行车用到大量铝合金材料,外形美观,材质轻硬、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以作为健身工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任写一点)?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
(1)实验室若用分解暗紫色固体制取O2,该固体的名称是 ,可选 (填字母,下同)装置。若用分解H2O2溶液制取O2,可选 装置。
(2)探究CO2性质的装置Ⅰ、Ⅱ如下:
①装装置Ⅰ,将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上,通入CO2后,观察到a管中试纸变红色,
b管中试纸无明显变化,此现象说明CO2能与 反应,生成的 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②装置Ⅱ,将Y形导管固定在铁架台上,a管在上方,b管在下方,通入CO2后,观察到b管中试纸先变红色且颜色较深,a管中试纸后变红色且颜色较浅,此现象说明CO2具有①所验证的性质外,还说明CO2的 。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 (填字母)装置,选择该装置的理由是 。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回答:
(1)实验用剩的药品 (填“要”或“不要”)放回原瓶, (填“能”或“不能”)拿出实验室。
(2)右图①、②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3)不规范的操作会引起意外。在以下列举的四种意外中选择回答:
A.液体溅出伤人B.着火引起意外
C.酒精溢出致火焰熄灭D.试管骤冷破裂
操作③可能引起 (填字母,下同);
操作④可能引起 。
氯化钙在生活中常用作干燥剂、融雪剂。下图是某探究小组用含有MgCO3、MgSO4、Al2O3杂质的石灰石样品制取氯化钙的流程(所加入的试剂均为适量)。回答:
(1)氯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 。
(2)①中共发生了 个化学反应。
(3)②中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
(4)③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滤渣的成分有氢氧化镁、 和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并进行有关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的药品是 。
(2)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考虑,装置A属于 型气体发生装置。
(3)若进入装置D中的氯气是纯净干燥的,则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C中盛有的溶液是 。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装置D中“石蕊纸花”(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下同)无明显变化,E中湿润的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对此,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继续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Ⅰ.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溶解性不大),并能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Ⅱ.氯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成为氯水,氯水除了具有消毒作用,还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物质具有漂白作用?
【提出猜想】猜想1:氯水中的H2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2:氯水中的HCl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3:氯水中的HClO具有漂白作用。
猜想4:氯水中的Cl2具有漂白作用。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①将石蕊纸花放入水中 |
石蕊纸花
|
猜想1不成立 |
②将石蕊纸花放入 中 |
石蕊纸花变红但不褪色 |
猜想2不成立 |
③
|
石蕊纸花先变红后褪色 |
猜想3
|
【反思交流】①同学们一致认为,不用再做实验对猜想4进行探究,理由是:进行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时,装置 (填装置序号)的现象已证明了Cl2不具有漂白作用。
②钱程同学认为,由于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用实验装置F中的蒸馏水吸收氯气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将装置F中的蒸馏水换成了氢氧化钠溶液,则最终反应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盐类物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