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A.C、CO、CO2B.H2O2、H2O、O2
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双氧水制氧气 | B.蜡烛燃烧 | C.湿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 | D.分离空气制氧气 |
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服务于生活。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面团中加入少量碱面是为了除去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味 |
B.将煤做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
C.阴雨天储盐罐湿漉漉的是因为食盐中的氯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
D.铜质水龙头上的绿色锈渍是因为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造成的 |
溶液的特征颜色,为我们判断溶液中存在的物质提供了重要依据。小聪同学为探究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的原因,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硫酸铜溶液,加水稀释,颜色变浅②比较硫酸铜、硫酸钠两种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钠溶液为无色③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后溶液为无色
其中,能证明Cu2+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原因的方案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
实验室给大家提供了酚酞、稀盐酸两种试剂和必要的仪器,利用上述条件能够分开的物质组是
A.NaCl、NaOH 、Na2CO3 |
B.NaCl、CaCl2、NaOH |
C.NaOH 、Ca(OH)2、 CaCl2 |
D.NaCl、Ca(OH)2、 CaCl2 |
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 g放同一烧杯中,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