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时,现象为: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且试管明显发热,但是,在分组实验中,部分小组除观察到上述现象外还看到:出现白色不溶物。
【提出问题】分组试验中,为什么有的小组出现白色不溶物?
【实验探究一】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加入宽窄相同、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反应后静置观察,结果如下表:
试管 |
A |
B |
C |
D |
镁条长度 |
1cm |
2cm |
3cm |
4cm |
不溶物 |
无 |
少量 |
较多 |
很多 |
【实验结论】出现白色不溶物是因为 。
【提出问题二】分组实验中,出现的白色不溶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在MgCl 2溶液中,MgCl 2能发生微弱水解,反应为:MgCl 2+2H 2O=Mg(OH) 2+2HCl或MgCl 2+H 2O=Mg(OH)Cl+HCl;加热能促进水解反应的进行。
②AgNO 3与可溶性氯化物在溶液中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该性质可以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物。
③Mg(OH) 2和Mg(OH)Cl均为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与盐酸、硝酸等反应。
【猜想与假设】
Ⅰ. ;Ⅱ.镁用量增多使生成的MgCl 2增多而析出晶体
Ⅲ.生成了Mg(OH) 2白色沉淀;Ⅳ.生成了Mg(OH)Cl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二】过滤【实验探究一】D试管中的物质,将得到的白色不溶物分成三份,进行实验:
(1)取第一份白色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现象为没有气泡产生。
结论:假设Ⅰ不成立。
(2)取第二份白色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不溶物没有减少。
结论:假设Ⅱ 。
(3)取第三份白色不溶物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发现不溶物立即溶解,向所得无色溶液中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结论: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 元素,由此推出假设Ⅳ 成立(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下同),假设Ⅲ 成立。
【实验反思】
(1)甲同学对上述实验(3)的结论提出疑问,他认为实验(3)的设计不严密,要验证假设Ⅳ是否成立,在进行实验(3)之前应该 。
(2)在老师的帮助下,实验小组最终确定白色不溶物为Mg(OH)Cl,试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生成Mg(OH)Cl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避免镁与盐酸反应生成Mg(OH)Cl,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以下药品①块状石灰石②碳酸钠粉末③稀盐酸④稀硫酸中的 (填序号)。现有大理石粉末和稀硫酸,你认为 (填“能”或“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室有如图1装置,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Ⅰ.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Ⅱ.对比装置B、C,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下同)。
Ⅲ.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利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还能制取另外一种常见气体,利用此装置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Ⅳ.图2是同学们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 (填序号)。
(3)有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提出“铁丝能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呢?”,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已知:在点燃的条件下,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你认为方案 (填①或②)更为科学,理由是 。
如图为高炉冶铁、炼钢并用生产的钢来探究白铜成分的流程图。(已知硫酸镍的化学式为NiSO 4)
(1)用高炉冶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流程图,三脱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向精炼炉中吹入氩气使钢水循环流动,各成分均匀混合,相当于化学实验中 (填一种仪器的名称)的作用。
(4)铁与镍相比,铁的金属活动性 镍(选填">"、"="或"<"),判断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通过以上信息,得出白铜的成分是 ,其硬度比纯铜 (填"大"或"小")。
溶液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常见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
A.生理盐水
B.糖水
C.医用酒精
D.牛奶
(2)如图是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是B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B物质溶解度/g |
0 |
32 |
20 |
35 |
40 |
40 |
60 |
45 |
80 |
55 |
①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②5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 B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③请根据表格数据,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图上绘出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④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是 ℃。
(3)生活中常用75%酒精消毒液对手和皮肤进行消毒。请分析酒精浓度与杀死细菌的时间对比表(如下)中的数据,酒精消毒液的最合适浓度应为 。根据酒精的物理性质,你认为两者浓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酒精浓度(%) |
大肠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溶血性链球菌 |
90 |
15小时 |
30分钟 |
5分钟 |
80 |
1小时 |
30分钟 |
5分钟 |
70 |
30秒 |
5分钟 |
10秒 |
60 |
20秒 |
30分钟 |
10秒 |
50 |
20秒 |
2小时 |
20秒 |
40 |
22分钟 |
4小时 |
2分钟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
(2)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取一定量铜粉、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酸溶)后过滤,将滤渣洗净、烘干后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金属元素在产物中显+2价)。固体质量与各步实验的时间关系如图。(1)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原粉状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 g。
(3)求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