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药品研发
2015年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成功研制出抗疟新药,成为我国本土第一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我国的许多医学著作中都有使用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屠呦呦团队通过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确定了它的组成、结构,并成功合成.
(1)提取过程
研究人员先是采用水煎法(将青蒿放入水中,加热煮沸、浓缩),发现得到的提取物对疟原虫无抑制效果,而采用95%的乙醇(乙醇沸点78℃)为溶剂进行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为30%﹣40%,后来又采用乙醚(沸点35℃)为溶剂,得到的提取物有效率达到95%以上,课题组将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命名为青蒿素.
根据青蒿素的提取过程推测青蒿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写一条) 和 等.
(2)结构分析
确定中草药成分的化学结构是药物研制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成功分离出青蒿素晶体后,课题组立即着手分析其化学结构.
①定性分析
取适量青蒿素,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测得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青蒿素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用符号表示) .
②定量分析
实验测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63.8%,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7.8%,根据以上信息,写出确定一个青蒿素分子中氧原子个数的计算式(只列式,不计算结果) .
③主要抗疟结构分析
青蒿素对疟原虫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它有较强的氧化性,青蒿素分子中具有怎样的结构才使它有较强的氧化性呢?
我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有较强的氧化性,医疗上常用它杀菌消毒,过氧化氢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H﹣O﹣、﹣O﹣O"两种,青蒿素分子中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有" 、H﹣O﹣、﹣O﹣O﹣"等几种,你认为青蒿素分子中起杀菌作用的原子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是 .以上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的推理,推理是否正确,需要通过 进行验证.
(3)化学合成
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只有0.1%﹣1%,课题组于1984年成功合成了青蒿素,请你谈一谈化学合成青蒿素有哪些优点(答一点即可) .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请运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这是因为 .
(2)车用乙醇汽油中,乙醇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如图是工业上高炉炼铁的模拟图,图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医疗上“钡餐”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不能用碳酸钡代替硫酸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 ,该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 .
(2)实验二:试管③的现象为 ;将试管②和④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 .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初步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科学素养.
(1)请完成下列表格:
化学符号 |
|
5CH4 |
|
2Cl﹣ |
表示意义 |
2个铝原子 |
|
氧化铁 |
|
(2)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a.周末,小星妈妈做晚饭炒菜时突然来一电话,在接电话时,听到正在忙于中考复习的小星大喊:“妈妈,锅里糊了!”接完电话,妈妈问道:“你又没看到,是怎么知道的?”小星解释道: .
b.“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重,则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于该化学反应”.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
c.前不久,某化妆品的广告片中有一女星高喊:“我们恨化学”,此广告语引起我国化学界高度关注,要求立即停播并公开道歉.你如何评价该广告语: .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为这些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E为红色固体,H为红褐色沉淀,其中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 .
(2)E→C化学方程式为 .
(3)上述反应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萃出E→G在工业生产中对应的一种用途 .
请从C、H、N、O、K五种元素中选择恰当元素按要求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空:
(1)被称为“绿色能源”,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燃料
(2)溶于水能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
(3)能作为复合肥的是
(4)具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 (填一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