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l)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g.

②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  

③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④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配制时应选用  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白色沉淀C是  (填化学式).

③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  (填化学式).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酸碱溶液的稀释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补铁剂。实验室以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铁与硫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

(1)“碱洗”是为了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浸泡,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测其pH,若pH=   ,说明洗涤液中无碳酸钠。

(2)“酸溶”是向“碱洗”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①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所用硫酸溶液浓度不能太稀,原因是    

③废铁屑中的少量Fe2O3不需要进行除杂处理,原因是    

(3)“结晶”的相关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蒸发浓缩的目的是    ,便于结晶。

(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制得的硫酸亚铁样品2.82g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加入稀硫酸,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该高锰酸钾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1)。列式计算该样品中硫酸亚铁的含量(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相对分子质量:FeSO4=152,KMnO4=158)

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2g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图。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的氧化情况,又进行以下实验:

①兴趣小组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全部取出,称量后,置于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将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相关数据见下表:


甲组

乙组

丙组

反应前固体质量

2.016g

2.016g

2.024g

反应后固体质量

1.936g

1.936g

1.904g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3)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是   

白铜(Cu﹣Ni)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合金,金属镍(Ni)的金属活泼性与铁相似,且化合价显+2价。为测定20g某白铜样品中镍的质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问:

(1)将白铜研碎的目的是  

(2)白铜样品中镍的质量  g。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84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Ⅰ84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Ⅱ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

探究一:84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

0.5%的84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含量:

存放时间

(小时)

不同温度下,有效氯存留率




60℃

70℃

80℃

90℃

0(对照)

100%

100%

100%

100%

3.0

……

……

94.66%

88.05%

6.0

……

96.66%

89.67%

74.69%

12.0

……

93.32%

82.62%

……

20.0

94.75%

……

……

……

20.0

92.99%

……

……

……

【解释与结论】

(1)次氯酸钠(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2)综合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0.5%的84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因此保存84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   

探究二:不同浓度84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在四只试管中各加入鸡蛋液2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15分钟后,记录如下:

序号

2﹣1

2﹣2

2﹣3

2﹣4

实验操作

加入0.5mL消毒原液

加入0.5mL清毒

原液,12.5mL水

加入0.5mL消毒原液,50mL水

加入0.5mL消毒原液,100mL水

现象

液体表面产生气泡,无其他现象

液体中产生大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少量白色固体

液体中产生极少量白色固体

【解释与结论】

(3)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   (填序号)。

(4)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l 2,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NaClO═Cl 2↑+H 2O+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试剂瓶破裂瓶盖处有"白毛"状物质(如图),根据所学知识,他们推断"白毛"状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钠,依据是   。他们取5g白色固体,加水配成20g溶液倒入烧杯中,将40g氯化钡溶液分成四等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10

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g

28.03

36.06

44.09

54.09

(1)第   次实验,加入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2)求5g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