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腐蚀的溶液A(如图),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与样品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①CaCl 2,② 。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
猜想①正确 |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探究二 过滤后的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小明的猜想:NaCl、CaCl 2;小红的猜想:NaCl;你的猜想:
【设计实验】请设计对"你的猜想"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你的猜想正确 |
[思维拓展]为防止标签被腐蚀,倾倒液体时应注意: 。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
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
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 。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 。
(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R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
(1)t1℃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g。
(2)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R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
(4)关于图2中烧杯内的物质,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③中,只有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的固体溶解,可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
C.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D.①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小。
如图1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该元素形成的一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在元素周期表中,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图2所示粒子为 (填“离子”或“原子”).
(3)由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可以支持燃烧,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一次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填写的探究报告。
探究内容 |
探究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
知识应用 |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能与酸反应 |
实验准备 |
用同样的标准打磨大小、厚薄相同的2片铝 |
进行实验 |
室温时,向盛有等量稀盐酸、稀硫酸的2支试管中加入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 |
现象描述 |
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泡;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一直很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
分析猜想 |
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分反应现象为什么相差甚远?猜想如下:①铝片表面氧化铝的影响;②铝片表面积的影响;③反应时外界温度的影响; ④硫酸铝难溶于水,阻碍了铝与稀硫酸的反应;⑤两种酸的氢离子浓度不同;⑥稀盐酸中含有的Cl ﹣加快了铝和稀盐酸的反应;⑦稀硫酸中含有的SO 4 2 ﹣阻碍了铝和稀硫酸的反应 |
请仔细阅读探究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④不合理,理由是
(2)经过分析可以排除其影响因素的猜想有 (填序号)
(3)选择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你选择的合理猜想的序号是 ,实验设计是:室温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再 ,观察现象。
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称量某固体时选用砝码的顺序是 ,如该固体是NaOH则不能用滤纸垫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原因是 。
(2)B操作有错误,正确的操作是 。
(3)C中细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细铁丝拧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4)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等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