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甲、乙图示和相关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该元素原子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个电子.
(2)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 (选填“上层”或“下层”)蜡烛先熄灭,该实验都能得出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 .
(3)最近,我国科学家宣布在南海成功开采可燃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能持续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外观像冰,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它主要以甲烷水合物(CH4•8H2O)的形式存在,其中它的主要可燃成分是 (填化学式)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做制取氢气的实验,取6.5g锌和93.7g稀硫酸放入同一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食用“碘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有效方法。“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回答下列问题:
(1)“碘盐”中的碘主要指 (填字母序号)。
A.碘单质 B.碘元素 C.碘原子 D.碘分子
(2)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做了以下几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稀盐酸,通过稀盐酸与 反应的现象证明了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2)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是 。
(3)观察到C试管中有 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碳酸钾发生反应。
(4)在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稀盐酸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同学们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KCl
结论二:KCl、HCl;
结论三: 。
某同学通过以下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二是正确的。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结论二正确 |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 。 |
溶液颜色变红 |
(6)有些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 。当我们对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猜想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B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想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证明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填“a”或“b”)端。
结合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实验二:该实验能区分硬水和软水,除了要控制水样的量相等外,还要控制 相等。
实验三: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从理论上讲,会导致测量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