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测定一瓶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稀硫酸100g,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46.6g沉淀.试计算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今年5月5日成功首飞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采用了低温高压液氢作燃料。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氢气变成液氢时发生变化的是 。
(2)如图1所示,将一定量氧气封闭在注射器中,改变氧气的体积和温度,记录不同条件下注射器中氧气的压强大小,结果如表:
温度/℃ |
20 |
20 |
20 |
20 |
20 |
25 |
30 |
35 |
40 |
体积/mL |
12 |
11 |
10 |
9 |
8 |
12 |
12 |
12 |
12 |
压强/kPa |
99.6 |
110.6 |
120.7 |
130.6 |
149.7 |
101.3 |
103.1 |
104.5 |
106.6 |
分析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气体压强 ;体积增大,气体压强 。
(3)影响一定容积的氧气钢瓶内压强大小的因素是瓶内的温度、 。
(4)如图2所示,某小组收集了三瓶CO2气体(均为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分别加入 体积的相应试剂,甲、乙立即塞紧瓶塞,丙敞口,均振荡一会儿。(水的挥发忽略不计)
①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振荡后,甲、乙、丙中气体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仿照乙画出此时甲、丙中气体组成的微观示意图。
向盛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该图信息计算: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Na 2SO 4
猜想二:
猜想三:Na 2SO 4和NaOH
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 ,理由 。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甲同学方案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Cl 2溶液 |
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乙同学方案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
气泡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丙同学方案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 |
|
猜想二成立 |
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利用秸秆为原料可生产乙醇(C2H6O),其中包含葡萄糖(C6H12O6)转化为乙醇的反应(C6H12O6 2C2H6O+2CO2↑)。每生产2.3t乙醇,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葡萄糖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碳酸氢钠是面点膨松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小芳同学研究反应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中NaHCO3与CO2之间量的关系。
(1)理论计算:1.26g NaHCO3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计算生成CO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分析:小芳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盛有足量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加入1.26g NaHCO3粉末,完全反应至不再产生气泡。称取反应前后质量如下表,发现反应前后质量变化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CO2质量的理论值,原因可能是 。
反应前 |
反应后 |
|
NaHCO3/g |
锥形瓶+稀硫酸/g |
锥形瓶+反应后溶液/g |
1.26 |
24.59 |
2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