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甲实验中,试管I中气体的名称为  ;做该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的目的是  

(2)乙实验中,烧杯c的作用是  

(3)丙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解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电解水实验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对金属材料的研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金属的化学性质。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镁与氧气反应  

②锌与盐酸反应  

③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金属的获得。

①金属氧化物加热分解。

加热氧化银得到银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一定条件下,金属化合物与一些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在高炉内,把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写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若80g氧化铜与氢气完全反应生成铜,理论上最多可得到铜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③电解法冶炼。

工业上可以利用电解熔融氯化钠得到钠和氯气,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中和反应是化学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展开了探究。

[实验目的]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取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步骤二:用仪器A吸取稀盐酸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红色变浅直至消失。

步骤三:向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用玻璃棒蘸取其中溶液,在酒精灯上加热至蒸干,有白色固体产生。

[思考拓展]

(1)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步骤二中的“仪器A”,名称是  

(2)兴趣小组认为仅从上述步骤二的现象,难以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i)酚酞试液在不同的pH时变化情况如下:

pH

0~8.2

8.2~10.0

10.0~14.0

颜色

无色

粉红色

红色

(ⅱ)氢氧化钠溶液的pH随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兴趣小组据此形成了对比实验方案以排除干扰,该对比实验方案是  

(2)为确认步骤三中的白色固体是氯化钠而不是氢氧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将白色固体溶于水形成溶液,均分成两等份

向其中一份滴加CuSO4溶液,振荡、静置

①无  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不是NaOH.

向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振荡、静置

出现白色沉淀

②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继续探究]

(4)图1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5)兴趣小组认为上述实验对反应实质缺少直观的验证。

査阅资料:(ⅲ)变色硅胶为蓝色,吸水后呈红色。(ⅳ)变色硅胶与NaOH固体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变色硅胶与无水醋酸(CH3COOH)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兴趣小组据此设计了图2实验,验证中和反应有水生成:将无水醋酸迅速倒入装有NaOH固体和变色硅胶的试管中,并用玻璃棒在试管中不断搅拌,观察到变色硅胶由蓝色逐渐变为红色,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

①U型管内液面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  热量(填写“放出”或“吸收”)。

②无水醋酸由CH3COO和H+构成。变色硅胶由蓝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黄铜是由铜和锌组成的合金,可用于制造钱币、机器零件等。利用黄铜制造各种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有Zn、Cu、ZnO、CuO.一种利用黄铜渣获取金属铜和硫酸锌溶液的实验流程如图:

(1)下列关于黄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铜不能被腐蚀

b.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c.黄铜的熔点比锌高

(2)“酸溶”过程中有气体生成,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置换”过程中需要加入过量Zn的目的是  

(4)为进一步提高原料利用率,得到更多的铜和硫酸锌溶液,需要对流程中的“滤渣”进行处理,向滤渣中缓慢加入  (选填“稀硫酸”或“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  时停止加入,过滤。

(5)上述流程中,能判断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事实是  (任写一条)。

我国塑料购物袋的年消耗量很大,废弃塑料的处理亟待解决。回答下列问题。

(1)购物袋等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可能会造成的一种环境污染是  

(2)小林尝试用焚烧法对某类塑料购物袋(主要成分是聚氯乙烯)进行处理,并将燃烧产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吸收。

【查阅资料】Ⅰ.聚氯乙烯的化学式为(C2H3Cl)n

Ⅱ.氯化氢气体会污染环境

Ⅲ.Na2CO3+CaCl2═CaCO3↓+2NaCl

①聚氯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C2H3Cl)n+5nO2 点燃 ¯ 4nCO2+2nHCl+2nX,则X的化学式为  

②将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全部通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得到吸收液,写出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的化学方程式  

③小林对吸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吸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实验1]取吸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呈  性。

[猜想]猜想1:NaCl、NaOH、Na2CO3

猜想2:  

猜想3:NaCl、Na2CO3、NaHCO3

猜想4:NaCl、NaHCO3

[进行实验2]向实验1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小林观察到  (填实验现象),最终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

[交流反思]实验结束后,小林对吸收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方案是  ,然后倒入废液缸。

咨询老师后,小林获悉废弃塑料的资源化回收是减少环境危害的最好方法。

(3)聚氯乙烯的生产需要用到氯气。工业上获取氯气的方法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通电 ¯ 2NaOH+H2↑+Cl2↑.某工厂需生产14.2t氯气(Cl2),至少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如图1所示实验,其设计的目的是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Y型管右侧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如图2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缓慢倾斜Y型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依据  (填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3)如图3所示实验中,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该实验中,Y型管顶端气球的主要作用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