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测定某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步骤:
①将250mL瓶装碳酸饮料放在冰箱中冷冻一段时间(未结冰);
②将饮料从冰箱内取出,迅速加入质量分数为50%NaOH溶液5mL;倒转饮料瓶,轻轻震荡,然后放置恢复至室温,作待测液;
③按如图连接实验装置。取50mL待测液置于装置B的锥形瓶中,关闭开关K,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关闭活塞;
④打开开关K,向装置中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将C装置中的物质过滤,洗涤,烘干称量质量为0.394g。
资料:
①CO2与足量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
②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
③实验中各种溶液的密度都视为1g/mL。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 。
(2)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D的目的是 。
(3)步骤①冷冻碳酸饮料的目的是 。
(4)步骤④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5)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此品牌碳酸饮料中CO2的含量为 g/L.(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可忽略不计)
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由多种.下面呈现的是化学课堂上"物质提纯"的小组竞赛场景.
(1)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gNaCl和2gKNO 3的混合物种提纯NaCl".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采用如下物理方法来提纯.
上述两固体 (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 ,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 3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 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 .
(2)乙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 2CO 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下化学方法来提纯.
如图3中X的化学式为 .由于BaCl 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
(3)同学们对乙组方案中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BaCl 2猜想二:NaCl 猜想三: .
【设计方案】经讨论,大家认为只用一种试剂就能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 |
若看到 |
猜想一正确 |
若无明显现象 |
猜想二正确 |
|
若看到冒出气泡 |
猜想三正确 |
各组依据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反应后溶质的确有三种情况.
(4)同学们对甲乙两组提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研讨.
【反思评价】大家认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反应物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拓展提升】老师说:"合理选择试剂,用化学方法可以从NaCl和Na 2CO 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
炎热的夏天,在家中可以自制汽水来解暑消热。
【准备材料】1.5g小苏打、1.5g柠檬酸、蔗糖、果汁、凉开水、500mL饮料瓶
【配制流程】
(1)下列是制汽水的操作或现象的相关问题,请选择Ⅰ或Ⅱ进行解答 。
Ⅰ.步骤②中为什么要用凉开水制汽水?
Ⅱ.步骤③旋紧瓶塞后,为什么汽水中的气泡会由多变少直至不再冒出?
(2)制汽水时,小苏打中的HCO 3 ﹣与柠檬酸溶液中的H +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 。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 +,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进行验证(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镁带 b.铜片 c.食盐 d.鸡蛋壳 e.石蕊溶液
下面是同学们制取氧气和探究氧气性质的活动.
(1)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仪器a的名称是 .操作中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在收集氧气时看到气泡从瓶口逸出,应该 ,再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实验中有些错误操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写出为避免试管炸裂的一个正确操作 .
(2)如图2①中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完毕盖好玻璃片,将集气瓶倒置(如图2②),玻璃片未掉下来的原因是 .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根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提到炸药,同学们可能会想到战争和暴力,但炸药的发明却促进了工业和经济的进步.我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主要分为硝酸钾、硫、木炭等.黑火药经点燃,发生剧烈燃烧,反应原理为:2KNO 3+S+3C K 2S+N 2↑+3CO 2↑
黑火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随后各国化学家陆续研制出各种炸药,如意大利化学家索布雷罗发明的硝化甘油,爆炸时威力很大,但安全性很低.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验,研制出安全性很高的硝化甘油炸药,提高了它的利用价值.炸药的研发还在继续,安全烈性炸药不断问世,如TNT、黑索金等.
黑火药推动了炸药的快速发展,它虽然已退出军事领域,但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民用价值,如制造焰火、定向爆破等.我国近年来研制的纳米级黑索金,在理论和实验制备等方面获得了突破,将会继续在工业和军事领域做出贡献.
(1)黑火药不需外界提供氧气也可以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其成分中的 生成氧气的结果.
(2)通过阅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黑火药作为一种古老的炸药,现在已停止使用
b.黑火药能发生爆炸与它燃烧后生成气体并放出热量有关
c.使用危险物质时,我们应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其安全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炸药属于易爆物,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接触一些易爆物,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
a.在加油加气站禁止打电话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需要开灯检查.
学习化学使我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了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
(1)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铜、氧气、熟石灰、金刚石、乙醇等,它们都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请选择上述物质填空(每空只填一种物质):
分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构成的物质 .
(2)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小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进入原子内部的微粒,写了如下短文.
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
进入镁原子,我发现①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②原子核相比较原子的体积竟然那么小.③核外的12个电子按固定轨道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④我试着去搬动它们,发现电子的质量与原子核的质量差不多…
我走出幻境,画出了镁原子结构示意图 .
小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些是错误的,指出文中有错误的一句话 (填句子前的序号).文中提到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同学们已经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填字母,符合题意的选项都选).
a.食物腐烂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4)我们接触过很多化学变化,如"氢气燃烧"、"铁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这些变化的微观本质各不相同.
①写出上述三个反应中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从上述三个反应中任取一个写出其微观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