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粽子时将碗倒扣在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当支架,把装有粽子的盘子放在上方,如图甲。蒸好后打开锅盖,看到锅盖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熄火一会儿,发现锅中的水被"吸入"碗内,如图乙。
(1)锅盖内表而为什么有许多小水珠?
(2)锅中的水为什么会被"吸入"碗内?
小明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前他猜想:通过导体的电流可能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为此,他利用电阻箱代替定值电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 ,电阻箱 规格“ ”,滑动变阻器 的规格“ ”。
(1)图乙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请在图中补画一根导线,使之成为完整实验电路,要求:滑片 向右移动时, 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2)正确连接电路后,调节两变阻器的阻值至最大并闭合开关,发现两电表示数均为零,则电路故障可能为 。
. 短路 . 断路 . 短路 . 断路
(3)排除故障后,他调节 和 的阻值,进行了第一次实验,两电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分别为 、 。
(4)接着他保持开关闭合及 的滑片位置不动,调节 的阻值,又测得了三组数据,如表。他分析实验数据后发现,通过 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能正比,请指出他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次数 |
电压 |
电流 |
1 |
||
2 |
4.0 |
0.20 |
3 |
4.5 |
0.15 |
4 |
5.0 |
0.10 |
① ;② 。
(5)正在小明准备重新实验时,同组的小华巧妙处理了实验数据,作出了某个元件的 图象,顺利得出了正确结论。
①请你帮小华在图丁中画出该图象;
②根据图象得出的结论是 。
(1)如图甲是奥斯特实验装置,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此现象说明了 ;断开开关,小磁针在 的作用下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了 。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在嵌入螺线管的玻璃板上均匀撒些细铁屑,通电后 (填写操作方法)玻璃板,细铁屑的排列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 周围的磁场分布是相似的,将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外部,小磁针静止时 极的指向就是该点处磁场的方向。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水平面上同一木块。
(1)本实验探究的是 (木块 小车 斜面)的动能与 的关系,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动能大小的;
(2)第一次实验的情景如图甲所示,在进行第二次实验前,应先将撞出的木块 ;
(3)若操作正确,第二次实验木块最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实验的结论是: 。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数。
(1)小明用测力计拉同一木块进行了三次正确的实验操作,实验情景如图甲、乙、丙所示。
①在乙图中,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 ,方向 。
②比较 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③比较甲、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2)在操作过程中小明还发现,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时,也可以使木块在木板上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丁所示,此过程中,木块处于 (平衡 不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是 不是)一对平衡力,理由是: ;竖直方向上,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板对它的支持力 (是 不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如图甲,先将平面镜 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硬纸板 放置在平面镜 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 点。
(2)为了显示光路,纸板的表面应 (光滑 粗糙)些,在纸板上标出刻度是为了方便测量 的大小;
(3)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得了几组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相等 不相等)。
序号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
|
2 |
|
|
3 |
|
|
(4)接下来老师进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湿器使整个教室充满雾气,将平面镜放在一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在柱 上固定一红色激光笔,使其发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上的 点,其作用是为了显示 的位置,然后打开固定在柱 上的绿色激光笔,使绿色激光射向 点,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老师水平方向缓慢转动圆台,当我们观察到 时,可判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