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7日在越南中部的义安省,一条15米长、2米高的活鲸鱼突然遇到退潮,搁浅在沙滩上了。对鲸鱼搁浅的原因,小天和小江展开讨论,猜想浸入水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水的多少有关,并分别进行了探究。
Ⅰ.小天的探究过程如下:
(1)在标有刻度的烧杯A、B内均倒入体积为50mL的水:
(2)将相同物体分别放入A、B烧杯内的水中,静止时分别如图甲、乙(乙中物体未与容器底密合)。
请根据小天的实验过程填写下表:
A或B烧杯中水重G/N |
图甲中物体所受浮力F 浮 1/N |
图乙物体所受浮力F 浮 2/N |
0.5 |
0.5 |
根据实验数据,小天认为,浮力的大小跟水的多少 (填"有关"或"无关")
Ⅱ.小江的探究过程如下:
(1)将重为4N的物体浸入装有适量水的容器中静止,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1,如图丙;
(2)减少容器中的水量,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F 2,如图丁。
请根据小江的实验过程填写下表
物理量 |
图丙 |
图丁 |
物体所受浮力F 浮/N |
1.4 |
|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m 3 |
1.4×10 ﹣ 4 |
根据小天和小江的实验数据,你认为鲸鱼搁浅的原因是 。
①海边的水太少,产生的浮力也很少
②水位下降,导致鲸鱼的重力变大
③水位下降,导致鲸鱼浸入海水中的体积减少。
小强找来7个相同的啤酒瓶,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如图所示.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现能吹出“1、2、3、4、5、6、7”的声音来.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发出的响声是由瓶内 的振动引起的.
(2)吹 (填序号)瓶时,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其原因是该瓶内空气柱振动的 高,所以发声的音调最高.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3mm厚和2mm厚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当把没点燃的蜡烛移到像所在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都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李楠同学看到演奏者在拉二胡之前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她想,是不是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跟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呢?她找来橡皮筋,用牙齿和手把橡皮筋拉开,拨动时,改变松紧程度,听起来音调确实不同.
(1)她得出的结论应该是:橡皮筋拉得越紧,其音调越 .
(2)她经历的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 、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下面是某同学测石块的密度这一实验,请你与他共同完成下面的内容.
(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g;再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石块的体积为 cm3,则石块的密度是 kg/m3.
(3)分析上述实验操作过程,发现会导致测量的密度值偏小,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