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铁的化学性质,某学习小组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他们观察到试管a中铁粉全部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①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试管b中有③ 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 。为进一步确定试管a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和试管b所得固体的组成,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试管a中的溶质成分:猜想一:FeSO 4;猜想二:⑤ 。
(2)试管b中固体的组成:猜想三:Cu; 猜想四:Fe和Cu。
【实验探究】甲图所示实验结束后,将试管a、试管b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如乙图所示),他们惊奇地发现烧杯内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
【总结交流】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⑥ 。
【拓展探究】某混合溶液由硫酸铜和硫酸溶液组成。上述小组同学取192.4g该混合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往其中加入33.6g铁粉,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计算:
(3)原混合溶液中H 2SO 4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原混合溶液中CuSO 4和H 2SO 4的质量比。
(5)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5.00g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8g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
(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某兴趣小组对石灰石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请计算:
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8 |
4 |
2 |
2 |
求: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g:
(2)第4次加入稀盐酸后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终结果保留0.1%)。
取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51.88g,逐滴滴加10.6%的碳酸钠溶液。所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和混合溶液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CaCl2﹣111 HCl﹣36.5 Na2CO3﹣106
NaCl﹣58.5 CaCO3﹣100 CO2﹣44 H2O﹣18)
(1)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D段溶液pH>7的原因是 。
(3)计算充分反应至C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
某固体样品可能含有NaCl、NaHCO 3、Na 2CO 3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某兴趣小组取出100g固体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沉淀100g。然后又取出等质量的样品加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CaCl 2又生成沉淀50g(己知:NaHCO 3与CaCl 2不反应)。
(1)该固体样品成分是 。
(2)求该固体样品中Na 2CO 3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小强称取一定量NaOH固体于烧杯中,观察其在空气中的潮解与变质情况,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15.0g然后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过一会后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冒出,当烧杯中不再冒出气泡时,所滴加稀盐酸的质量是200.0g此时称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213.9g。请回答
(1)烧杯中冒出的气体的质量是 g
(2)小强根据NaOH固体表面潮湿及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判断NaOH固体潮解并已变质,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求变质后的固体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