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学习氧气后发现,许多物质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且有明亮的火焰;铁丝也能在氧气中燃烧,但是没有火焰。针对这些问题同学们进行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
(1)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用适量1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集气瓶中的水(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实验简便且保证安全,还有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点燃蜡烛,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有火焰产生(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选填“固态”或者“气态”)石蜡燃烧形成的。要使该实验成功,同学们认为尖嘴玻璃管不宜过长,原因是 。
交流反思: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两种方法 。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调节右边敞口容器和集气瓶里的水面相平,此时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为V 1.关闭活塞,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待火焰熄灭后,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上升。待集气瓶内的水面不再上升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 2. 然后向右边容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至两边水面再次相平,此时集气瓶内的气体体积为V 3.在点燃红磷至打开活塞这一过程中,观察到数显设备显示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
请回答:
(1)数显设备显示,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
(2)基于数显设备显示的气压变化,"过一段时间打开活塞"中的"一段时间"指的是火焰熄灭后到 所经历的时间。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减少的氧气体积为 (选填"V 1﹣V 2"、"V 1﹣V 3"或"V 2﹣V 3")。
CO 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 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 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 2"。放电时,金属钠和CO 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某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 3的废料制取BaCl 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
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 2+含量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检验Ba 2+的试剂可用 ,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 。
某校举行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由学生抽签确定考察的实验内容,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完成相关实验。
(1)A组实验有:①过滤含泥沙的食盐水;②蒸发氯化钠溶液获得晶体;③用实验室方法制取一瓶二氧化碳,甲同学抽到的是A组中的一个实验,需要如下器材:
则他抽到的实验是 (选填序号)。
(2)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的一个实验: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为完成该实验,他应称取固体氯化钠 克。
(3)丙同学抽到的是B组中另一个实验:验证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用到的试剂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结束后,他将实验后的溶液全部倒入废液缸,混合溶液呈蓝色,则混合溶液中除石蕊外还含有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设计4组。
(1)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它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二氧化锰的 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