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过程经常会产生定量的废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可有效防止水体污染。在一次实验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鉴别,并对废液成分展开探究。
活动一 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完成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小实验。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写一个)。
活动二 小雪将六支试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 如图),充分搅拌、静置,观察到杯内上层是无色溶液,下层有白色沉淀。由此可以确定:上层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以及一定含有的离子。小组同学对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离子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什么离子?
[猜想与假设]上层溶液中还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继续滴加稀盐酸 |
①溶液变红 ②产生气泡 |
①有OH﹣ ②有CO32﹣无Ca2+ |
方案二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合理即可)(指示剂除外) |
(合理即可) |
①有CO32﹣,无Ca2+②有OH﹣ |
[反思与评价]
(1)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上层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
(2)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 ( 合理即可)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在实验室里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取氧气。
(1)写出用如图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2)收集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这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
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哪种物质的较低量排放? 。
(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
某小组用粗锌测定某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粗锌(杂质不参加反应),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湿法炼铜为我国首创。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从胆矾水溶液中置换出铜的记载,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若采用此法炼制128t铜,需要消耗铁的质量是多少?
某兴趣小组发现某块土地玉米长势不好,为探究其原因,开启了项目学习之旅。
[查阅资料]玉米适宜在pH为6.0~7.0的土壤中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大量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
[任务一]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并制定改良方案
(1)检测该地土壤的酸碱度
可选用的实验用品: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0.1)、标准比色卡、pH计、其他自选
实验步骤 |
测量结果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将3份不同位置的土样,干燥后分别与自来水按2:5的质量比在不同的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
试样一:pH=4.2 试样二:pH=4.4 试样三:pH=4.5 |
该土壤pH<6.0,不适合玉米生长 |
步骤二: 。 |
反思与评价:该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指出并说明原因 。
(2)探究熟石灰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实验方法:取300g土样和 g蒸馏水混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熟石灰,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计测定清液的pH;
测量结果:清液的pH为12.1;
反思:若要使改良的土壤适合玉米生长,需控制加入熟石灰的量。
(3)熟石灰用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研究使300g土样呈中性所需的熟石灰的质量
实验方法: 。
(4)查阅资料,常用的酸性土壤改良剂有:生石灰、熟石灰、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含钙的贝壳灰 (主要成分CaCO3) ; 要使改良后土壤的pH约为7,也可加入稍过量的 (从上述改良剂中选择)。
[任务二]分析土壤肥力
通过观察,该土地上玉米叶色略有发黄,且有倒伏现象;该小组同学建议施加适量含氮元素和钾元素的复合肥,如 。